生态文明建设: 优化五大关系,迈向可持续发展

2023年11月16日,《求是》杂志出版的第22期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文章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等方面有着紧密联系。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才能持续、健康、高质量地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条件,使得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更加有力、有效。因此,只有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长期健康。

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要突出重点领域,加大力度治理生态环境问题,比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同时,也要注重协同治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联防联控机制,实现环境治理的整体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指出,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要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从而达到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

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需要相互结合。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相结合。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在生态破坏较轻的地区,采取自然恢复的方式,让自然恢复的力量发挥作用。而在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则需要采取人工修复措施,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加快恢复进程。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

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相互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既有外部约束,也需要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发挥这一公共产品的最大效用,让人民群众在美丽家园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防止过度索取、肆意破坏,就要有明确的边界、严格的制度,做到取用有节、行止有度,这就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约束。一方面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以约束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并监督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另一方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社会公众对环保的关注,以及企业自觉改善环境状况与提升可持续发展意识。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的结合,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相辅相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国际承诺,“双碳”承诺是我们履行国际责任的一种表现。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关系,是党中央深思熟虑的重大战略决策。坚定承诺“双碳”目标,但具体路径和力度由我们自主确定。加快新能源体系建设、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创造有利的合作局面。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和面临重大挑战的任务。我们必须在促进经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解决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等方面取得平衡。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全方位治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建设美丽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14503,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57170.html

(0)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 2023-11-2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