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震救灾精神中感悟“人民情怀”

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要全力开展搜救,及时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迈稳担当步伐,深刻理解感悟抗震精神背后的“人民情怀”,读懂“人民”二字的真正内涵。

抗震救灾精神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特大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中国人民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共度难关,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同时,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也再一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新时代,我们仍要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因为它不仅是引领我们抗击各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精神坐标,还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应对重大困难与风险挑战的精神支柱。

党旗所指、心之所向,这是抗震救灾背后的“信仰”力量。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开展搜救,妥善安置受灾群众,请国务院派工作组前往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解放军、武警部队要积极配合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第一时间分析研判,及时安排部署,吹响一线“集结号”,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医务人员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迅速开展震后排查、搜救行动,充分发挥高效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指挥能力,凝聚起奋勇争先、战胜困难的磅礴能量,确保群众有需要的地方,就能听到党组织的声音,为做好科学防灾救灾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无数党员在抗震救灾期间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生动诠释了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

回望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不乏饥荒、洪水、干旱、地震、瘟疫等灾害,但中华民族从未被压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我们党建党近百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和平年代远离了烽火硝烟,但存亡考验仍然有,风险威胁依然在。面对当前国内外风云变幻的局势,我们要发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代接着一代干,同时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中共杭锦后旗委员会组织部 王凯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凯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62278.html

(0)
上一篇 2023-12-21
下一篇 2023-12-2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