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四下基层”核心,筑牢“为民服务”信念

1988年,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走遍宁德9个县市后,提出了“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四下基层”是坚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的生动实践,下的是基层,到的是民心,夯实的是根基,党员干部应把准“四下基层”核心,筑牢“为民服务”信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让群众听得见,惠民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也。第二批主题教育形式更加直面基层、内容更加贴近群众,让每一位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的成果,变为政策上的“明白人”,村务上的“参与者”,这是每个党员干部的责任与义务。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先学先信,真学真知,学深每一次讲话,吃透每一个政策,强化自身知识储备,不惧山高路远到村到户,以院坝会拉近距离,以座谈会详述政策,以“大喇叭”广泛宣传,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电视里、手机上来到群众身边,让群众知晓、申请并享受,真正做到惠民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调查研究下基层,让群众想得到,征求意见“政策制定求实效”。过往政策执行存在“一刀切”问题,上级政策不符合基层实际,难以执行从而沦为“空中政策”,究其原因是前期调查研究不到位,存在“经验主义”“本本主义”与“拍脑袋”决策现象。为民谋福是政策制定的初衷,调查研究是政策制定的基础。调查研究应注重实际,谢绝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杜绝“调研现场”变成“调研秀场”,应重视基层“声音”,以群众意见为重要参考,推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同时避免“空中政策”,应广泛收集信息,政策制定前期要充分开展调研,做到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掌握“实情”,杜绝经验主义,确保政策制定有依据。

信访接待下基层,让群众说得出,急难愁盼“早春雪消冰又释”。信访工作搭起了党群“连心桥”,是基层工作中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最前线,在信访接待这场考试中,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党员干部应充分传承“赶考”精神,从心底重视信访接待工作,把群众放在心上,把信访解决于萌芽;应提高信访接待工作积极性,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畅通群众诉求通道,把群众工作送到“家门口”,切实把信访接待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应提高信访接待工作专业性,让工作有“力度”更有“温度”,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源头、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让群众所呼皆有所应。

现场办公下基层,让群众看得清,为民服务“精耕细作用心情”。在办公室里全是问题,到基层去都是办法。把“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田垄院坝间,主动走近群众,走进群众,在基层聆听群众最真实的声音,细看群众最真实的生活,从中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并形成“问题清单”;现场解决群众困难,望闻问切“会诊”出良方,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面对面”为群众提供服务,“心贴心”拉进干群关系,将“问题清单”现场转化为“满意答卷”;持之以恒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燕子垒窝”的细心、“蚂蚁啃骨”的恒心、“老牛爬坡”的耐心苦干实干,用“脚力”提升“能力”,用“汗水”换来“幸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墨奕,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63388.html

(0)
上一篇 2023-12-25
下一篇 2023-12-25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