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法治化道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可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关键”“法宝”,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所指出,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社会治理,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进党建引领,提高基层治理水平,要创新治理路径,更要树立法治思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治理法治工作,对基层治理法治做出了系列阐释和部署,不断增强党和国家的基层治理能力,形成体系化的法治论述。

我国现有基层治理模式呈现政府主导为主,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趋势,其中涉及的多元主体包括各级党组织、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各级政府机关、市场主体以及社会主体。治理过程涉及的主体与利益关系具有多元性、复杂性和多维度性。实现基层治理法治,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发力,更需要找准牵头人,以一带多。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就是要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谱写基层治理法治化新答卷。这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基层治理中的多元表达。

注重组织建设,激活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以党组织为牵引,让顶层设计通过组织不断向基层传导,通过流动的资源政策为基层治理的处理提供指引。党组织以其独有的行政性力量,在进行治理行为时能够利用到更多的资源和执行力,因此更应当明确其作为基层治理的引领责任。党组织应当将治理法治化作为其工作的重难点突破口,增强对法治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生态文明等各种政策设计,加强对基层地区的利益引导和治理优化。推进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防止因决策不当引起基层利益分配不均、群众利益受损。特别是一些在基层牵涉面广的复杂问题,党组织就更需要加强其牵引主导作用,因势利导,尽可能从源头进行法治化规范化。坚持党领导一切的态度和准则,以党委决策作为基层治理工作开展的绝对准则。

善用行政力量,筑牢善于治理的“桥头堡垒”。作为在党组织领导下的执行机关,政府部门特别是基层政府部门的活动和政策与基层群众利益的关联度更高,也更容易引发因政策设计和执行缺陷给基层群众造成的损害。因此,政府应当在遵循党组织领导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的主体责任意识,提高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利用行政力量保障依法行政的深化构建顺利进行。内部工作人员要保持使命感和责任感,严格依照党委决策和政府部门规划进行工作部署和任务分工。政府部门上下联动,系统保障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深入构建。

协同深度联合,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治理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协同作战”。要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打造共治格局,基层的利益在不断复杂化,牵涉范围不断扩大,有必要联动社会各方主体特别是社会自治组织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机制的运行,通过具有非营利性、自愿性、民间性的各种自治组织,将有助于基层治理的力量汇集起来,共同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自治组织有着和党政机关完全不同的特点,其来自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因此更接近群众,更理解群众需求和利益,更方便从基层民众中听取声音和利益诉求。鉴于自治组织的这种优势和功能,在推动基层治理法治进程中应当将其作为重要的推动力量,协助党政机关,共同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良性运行。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社会公众是基层治理最主要的参与方,也是社会治理最重要的保护对象。要实现基层治理机制的社会化,使机制能够真正的融入社会、融入民众,能够实现高效化运行,最终还是需要每一位社会公众的参与和互动,才能真正让基层治理机制充满活力的运转。法律机制是解决利益冲突的机制,是保障人民利益实现和发展的机制。随着网络通讯的日趋发达,社会公众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提高,基层民众也更乐于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对自己的需求和意见的反馈也更加具有即时性,不再做行政指令的被动接受方,而是作为主动适应方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这就需要基层治理中通过提前介入、靠前服务,充分发挥党建样板作用,动员党员干部、社工及志愿者主动与居民座谈交流、走访调查,了解群众所需、解决群众所急,不断提升治理精度,增强治理深度,提高治理温度。不断提高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尊重法律规则,打造基层治理的“权力牢笼”。以法治规范为制约,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任何机制的运行和发展都离不开外部规则的规制和约束,在基层治理中,更是要注意加强对其的法治化规范,以防范政府行为在传导过程中由于缺少规范而发生异化。法治是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也是秩序的基础性保障。应当在深化构建基层治理结构中加强法治化制约,坚持依法执政,以法治思维审视社会问题和治理效果,以法治方式实现基层治理优化。

党的领导以多种形式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为多元主体提供日益完善的党建平台和治理机制,有助于实现社会利益的协调、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社会共识的凝聚。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法治化,有助于实现党的领导与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相统一、党建平台与多种社会治理资源相融合。党建引领、凝聚合力、久久为功,必将推动基层治理实现新飞跃,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治理效能不断增长。

(汉中街道办事处 张慧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18203,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63547.html

(0)
上一篇 2023-12-26
下一篇 2023-12-26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