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抓耕地保护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也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为此,我们要切实保护好这根“命根子”,在“感同身受”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土地整治,挖掘土地潜力,实现荒地变良田,促进粮食增产,让群众腰包鼓起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一是认清形势,保持紧迫“感”。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2022年底我国耕地总量19.14亿亩,仅占世界的9%,且我国粮食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基于这样的情形,我们当清醒的认识到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耕地质量不高的形势,认清耕地保护面临多重压力的形势,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耕地保护意识,时常保持耕地紧张的紧迫感,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坚决做好耕地恢复、保护好永久基本农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二是形成合力,“同”抓共管。集众智可定良策,合众力可移泰山。耕地保护不是一个部门、一个人的事,而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事,是全体干部、全国人民的事。耕地保护当同抓共管,形成协同共治工作格局,营造“保护耕地,人人有责”的氛围,在纵向上强化四级联动、网格化管理,拧成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一根绳”,在横向上和各部门加强内外协同,形成耕地保护的强大合力,多角度、多方位推进耕地保护工作落地成效。

三是“身”先力行,投入现场。大道至简,实干兴邦。为切实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当发挥领导带头、干部榜样作用,下沉农村一线、宣传政策,凝聚群众思想共识,身先力行抓整改,通过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开展地毯式排查,全面摸清耕地图斑的实际状况、面积、地表附着物,了解群众对耕地保护的想法和意见,根据群众意见建议亲自部署、亲自带队,投入现场,指导、协助群众共同抓好耕地保护工作。

四是守住耕地,“受”益于民。为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支持地方开展耕地保护补偿,并按照“谁保护、谁受益”原则,给农户一定的补偿。机制的提出,激发了群众参与耕地保护的积极性,为打好“耕地保护战”凝聚汇聚了力量。抓好耕地保护,将撂荒田变良田,促进粮食产量增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民,切实帮助群众增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Yakul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65256.html

(1)
上一篇 2023-12-29
下一篇 2023-12-2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