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当前农村养老面临三大痛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全体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了20.04%,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3.82%,完全达到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并非常接近“老龄社会”标准,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的加速以及社会保障水平的滞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老年群体,尤其是农村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日渐凸显。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渐突出。

一、存在问题

一是依靠子女养老难。靠子女养老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现象,也是很多老年人的首选。无论是在物质还是精神上,都能享受到子女的照顾和关爱。据调研发现,90%以上的农村家庭依靠子女养老。但就现阶段而言,农村地区老人的子女常年在外务工,子女身上面临生活和经济的双重重压。在这种情况之下,子女对于赡养老人的义务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据《北大金融评论》第10期调查数据显示,在60岁以及以上人口的子女中,居住在同村居的占40.8%,居住在同县市但不是同村居的占41.7%,居住在外县市的占17.5%。

二是现有医养难结合。医养结合是将医疗和养老资源有机整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旨在解决医疗与养老资源的分离问题。但目前医疗机构只提供医疗服务,养老院只提供日常照料,存在医与养“两张皮”现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调研组发布《关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指出,我国老年人平均有8年多的带病生存期,超过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医疗机构从事养老服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乡镇医疗资源供不应求,医疗机构愿意“试水”做医养结合的寥寥无几。碧波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表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的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持比较欠缺,医务人员上门服务的医疗风险和医患纠纷防范、医养结合费用医保报销等配套政策尚未明确,致使医养结合难以推行。

三是适老设施配套难。很多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严重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养老服务场所选址难,部分乡镇敬老院条件较差,房屋老旧、设备简陋、适老化程度低、改造难度大;农户家庭适老化改造例如铺设防滑垫,全屋加装扶手等需要部分费用,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政策,补贴了大部分费用,但与农户心理预期相差甚远,致使适老化设施推广困难。专家表示,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要迈过多道“坎”,有关各方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政策补贴和社区治理机制,充分调动市场和居民两方面的积极性,以适老化改造精准对接老龄化社会。舆论指出,适老化改造基础产品套餐均价3000元,对于家中有伤病的老人农村家庭较难承担。法治日报法治经纬分析指出,我国适老化改造市场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社会缺乏对居家适老化改造的意识;二是政府、企业对居家适老化改造缺乏科学认知;三是相关行业发展缺少政策支持

二、意见建议

一是“硬件+软件”同重并举,补足设施供给。整合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补助资金,叠加适老化改造工作,保证中心建设标准化、适老化、品质化。针对农村老年人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以村为单位,根据老年人的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布局村级互助养老点及养老分点,因地制宜完成设施布局。主动将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将托底老年人集中安置在新农村建设聚居点,实现抱团养老,并临近建设互助养老点,实现助养、助餐、助娱等功能,打造“老年幸福家园”。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前屯村为例,2008年8月,在村党支部的倡导下,前屯村将闲置的小学教舍进行改造装修,配备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共有宿舍、厨房、餐厅和储藏间24间,床位25张,免费供独居老人集中居住,建成了全国首家互助幸福院。这种“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的养老模式顺应了农村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年人的需求。一经推出,便得到周边三里堤、勒马台等多村的广泛响应和效仿。2010年,互助幸福院开始在肥乡区全面推行,至2012年4月底,肥乡区已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240家(包括联建25家),覆盖全区265个村,率先在邯郸市实现全区覆盖,形成了“肥乡模式”。

二是“线上+线下”充分联动,强化服务保障线上搭建呼叫中心,配备专业话务员,为老年人全天候提供线上服务。线下开展助老服务,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建立专业、稳定的助老员队伍,经培训后上岗,点对点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针对老年人普遍存在的精神慰藉缺失等突出情况,可由村(社区)牵头、购买社工等方式对留守老年人进行定期探访,及时掌握老年人的安全情况、居住环境、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协调解决老年人生活困难,为留守老年人送陪伴、送关怀、送健康、送平安。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35号文件指出,要推进智能化服务适应老年人需求。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数据共享,优化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让老年人办事少跑腿。持续推进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优化界面交互、内容朗读、操作提示、语音辅助等功能,鼓励企业提供相关应用的“关怀模式”、“长辈模式”,将无障碍改造纳入日常更新维护。

三是“流动+互助”激活春水,推动医养发展。大力发展中医和健康理疗服务,切实做好医防融合。赋予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和养老服务新职能,乡镇卫生院大力开展康复,切实做好康养结合。将医防融合、医养结合、康养结合融为一体,大力开展医康养一体化,推动农村养老可持续发展。河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段世江认为,要做好需求调研,实现医养结合的互助养老模式不仅要增加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的内容,还要关注不同老年人对医疗卫生健康需求的差异。要抓好落实工作,医疗方面的投入需要有足够的医疗资源,村卫生室医生负责定期体检、疾病预防知识的介绍,乡卫生院和县医院负责康复治疗;服务照料可以借助“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由年轻志愿者或者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人提供以单位时间计算的服务照料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6906,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71072.html

(0)
上一篇 2024-01-26
下一篇 2024-01-26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