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撂荒地”披新绿换新颜

人勤春来早,百事农为先。春风扑面,万物复苏,正是春耕备耕时,田间地头,果园树下,到处是为幸福的日子忙碌身影。令人遗憾的是,每年春耕过后,当大地披上绿装之时,总会有零星的“撂荒地”夹杂其中,如同一片片破旧的补丁,深深刺痛人民的心。

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大片“撂荒地”的存在,无疑与国家粮食安全的方针是不相容的。正是春耕备耕时,下决心整治“撂荒地”,向“撂荒地”要粮,让“撂荒地”重新披上新装,对于我们保障粮食安全、端牢自己的饭碗,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各级党政部门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出台实实在在的措施,推动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做到政策保本、经营增效。首先,各级各部门应当扎实开展调查工作,排摸撂荒地的分布及数量规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点对点做好撂荒地户主的思想工作,讲解国家为保障种粮农民收益而出台的各项政策,提升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其次,不折不扣地落实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好各种农业补贴,特别是在农资涨价、人工投入成本增强及粮食价格相对较低的当今,尽其所能地提高农业补贴力度,为种粮农民吃下定心丸。第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撂荒地的复耕复种工作。可以政府提供种子、肥料、地膜等生产资料的补贴,激励农民种粮热情;对一些长年因在外务工而使土地撂荒的人家,可以请人代种,或者托管;还可以采取化零为整、财政奖补、规模经营等有效措施,让种粮农民有钱挣、不吃亏,从而做到应播尽播、应种尽种。

撂荒地的出现,是种植成本逐渐提升和种粮利润缩小的结果,是农业生产劳动成果与市场价值背离的结果。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强化科技支撑,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土地收益。各县区、各乡镇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规划特色产业,实施土地流转,打造一村一品,提高土地收益,吸引在外打工的乡亲回乡发展生产,才能让“撂荒地”重披绿装,变为“致富田”。

(木港镇 万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秀美木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83808.html

(0)
上一篇 2024-02-27
下一篇 2024-02-2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