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基因”。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锋利,一种是剑,另一种是思想。实际上,思想比剑更锋利。2021年6月18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开幕。玻璃展柜里,一份马克思的《布鲁塞尔笔记》手稿原件格外抢眼,引来无数人驻足观看。其实,他们很多人都看不懂手稿上的文字,但吸引他们的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思想的力量。思想的伟力、真理的魅力,在于为人民立论、为人民谋福。

坚持人民至上,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有高,就有低,有“低”才能显出其“高”。在我们心目中,在人民群众面前,是把自己看成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还是恭恭敬敬的“店小二”?是自以为高明的“精英”,还是虚心求教的“学生”?党的性质、国家的性质要求我们选择后者。

在我们国家,有一些称呼大家可能习以为常,日用而不觉。我们的国家叫“人民共和国”,我们的货币叫“人民币”,我们的权威媒体叫“人民日报”,我们党员干部叫“人民勤务员”。战争年代,我们部队里的干部叫“指挥员”、战士叫“战斗员”、做饭的叫“炊事员”,大家都是其中一“员”,是平等的。说明“人民”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曾在菏泽给市、县的书记们念过一副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用非常浅显的语言说明了干群关系,落脚点就是告诫党员干部,要记得“自己也是百姓”。

坚持人民至上,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我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把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解释得非常明确,需要我们做的,就是要把群众的诉求一件一件收集起来、一件一件解决好,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又一个你我这样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每个人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交出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民生成绩单。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们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达4430万人,202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8%;我们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10.2亿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13.6亿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我们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人均预期寿命由75.4岁提高至77.9岁。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愿望,就是人民至上。

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做好权利监督。权力监督不仅要依靠相关部门,更要依靠人民群众。对执政党来说,反腐败就是对自身疾病的一场勇敢自检,相关部门的监督与惩治就是剜毒疗伤的过程。然而,这是不够的,只有动员整个社会的力量、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才能使腐败分子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同时,要创新监督方式,发挥新闻媒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作用,才能营造反腐倡廉良好舆论氛围,才能在全社会培育廉政文化。因此,要不断增强社会动员力,充分发挥民众与媒体的力量。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是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逻辑和胜利密码。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1583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93795.html

(0)
上一篇 2024-04-18
下一篇 2024-04-1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