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沉淀中,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让文化“扎根土壤”。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泪?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他们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继承和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让文化“枝繁叶茂”。随着短视频、直播平台、VR、AR、5G等新兴媒介技术的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边界被不断拓展,不断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赋能,让受众对传统文化形成新的记忆点,传播具有时代感召力的作品,共绘多元传播图谱。《国家宝藏》的热播,故宫博物院借着契机,利用VR技术让《清明上河图》活起来,带上VR眼镜的观赏者穿越回宋朝,泛着“小舟”,置身于包罗万象、精妙绝伦的名画之中。创新传播手段让文化突破了“次元壁”,通过沉浸体验方式得到跨越时空的新奇体验,拓宽了文化传播边界,提升了传播效果。而文化传播的创新体现在优秀传统文化跨越空间,从原来举行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来到新的传播平台进行展演。同时,在新型传播平台上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精耕细作,可以突破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边界。戏曲、音乐、国画等也可以通过创新传播手段实现文化间的跨界与融合。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不仅是一种意境,更是一种创新传播方式。

与世界文化相交融,让文化“硕果累累”。说起茶文化,我们定然会想到茶马古道、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这些被世人所熟知的文化传播“路径”。但据历史记载,从唐朝开始我国的茶叶就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商品,茶叶所到之处,以它独有的醇美滋味,很快就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并逐步变成东西方有口皆碑的饮品。我国“茶文化”申遗成功,既彰显了世界各国对中国茶文化的广泛认可,也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理念的相互交融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人常以茶会友,客来敬茶,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征途上,中国茶将架起一道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和谐共生的新“桥梁”。

披尽黄沙始到金,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中华文化保持自信。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面向未来,中国历史文化这个根基丢不得,坚守高度的文化自信,让舶来品换上“中国芯”,就能守护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按历史规律办事,治国理政就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1583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42268.html

(0)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 2023-09-14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