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要勇于摆脱“冷气”

鲁迅先生曾在《随感录四十一》中写道,中国人做一件事,说一句话,如果同积习不同,必定引来周遭的“冷笑和暗箭”,久而久之,意志略略薄弱的人因此“萎缩”,不知不觉入了“数麻石片”党。

那么,这个“数麻石片”党是个什么党?鲁迅先生解释为守着这专劝人自暴自弃的格言的人,即常给人泼冷水、吹冷风,劝人自暴自弃的人。先生深知这些人,这股“冷气”的可怕性,所以对中国青年寄予殷切期盼,他希望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100多年过去了,中国青年如鲁迅先生所愿都摆脱“冷气”了吗?恐怕并没有。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满怀着激情和热情,踊跃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奋战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服务在人民群众的最前沿。但仍然有不少青年在面临学习、工作、生活挑战时,开始尚能稍作抵抗,在外界的一阵“冷气”吹过之后,很快便丢盔弃甲,沦为逃兵,甚至“躺平”“摆烂”。

青年容易被“冷气”影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外界“冷气”太盛,另一方面是自身“御寒”能力不够。外界方面,当下各行各业“内卷”严重,青年普遍“压力山大”,一些既得利益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甚至于一些身边的同事,又拼命鼓吹“裙带论”“圈子论”“背景论”,通过制造焦虑和向青年灌输消极思想,让青年失去希望,失去动力,困惑彷徨,知难而退。自身方面,青年由于年纪小,工作经验少,社会阅历不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建立,缺乏明辨曲直观点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消极思想的侵扰,滋生暗黑心理。

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创造明天。如果任由“冷气”将青年包裹,不仅青年的人生轨迹可能发生偏离,党和国家的未来也将蒙受阴影。所以,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就要有中国青年应有的样子,坚挺而倔强地对峙身边的“冷气”,摆脱“冷气”,并且像向日葵一般,始终眼里有光,心里有梦,奋力向着阳光绚丽绽放、健康生长。

青年要摆脱“冷气”,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没有脊椎,人是站不起来的;没有理想信念,人的精神世界就会坍塌”。要有大志向,方能成大作为。青年要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将个人的志向与党的事业、国家兴旺、民族未来和人民幸福结合起来,不理会周边的沮丧,不计较个人得失,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常怀心上,趁风华正茂,以青春为资本,以奋斗为燃料,以拼搏为动力,朝着新时代奋勇前进。

青年要摆脱“冷气”,还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青年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处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一定不要沾染暮气、市侩气,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躺平”“摆烂””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青年要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善于发现周围的“老师”:书本、领导、同事、群众,自觉抵制身边的不良消极思想。

青年要摆脱“冷气”,当然也还离不开社会为之健康成长提供的沃土良田。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为青年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和平台,让他们看到前行的光,并能将所学所知应用到实践中。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青年的积极引导,发现青年的倾向性、苗头性、潜在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此外,还要严厉打压网络上、社会上贩卖焦虑,给青年乱贴“标签”的不良行为,让青年能够更好地聚焦发展奋斗上,“自如地”向阳生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谢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90341.html

(4)
上一篇 2022-07-27
下一篇 2022-07-27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