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小山村的变化探索乡村振兴的“密码”

从道路破损不堪、垃圾随处乱扔到基础设施完善、游客络绎不绝,从民风剽悍,矛盾突出到村规民约自觉遵守,从集体经济一片空白到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岳屏山林村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不仅摘掉了“穷帽子”,还过上了“向往的生活”。在扶贫政策支持下,山林村集体收入曲线连年上扬,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明乡风也在润物无声地形成。“省级文明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纷至沓来,村里有了“精气神”,党组织更有“凝聚力”,村民更有“归属感”。山林村美丽嬗变的“密码”,是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答好乡村振兴“时代课题”,产业振兴是“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主抓手,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但是乡村的发展不能照搬照抄某种模式,每一个地方都存在差异,要因地制宜,挖掘现有资源,形成特色优势,才能抓实找准脱贫致富好路子。比如花垣县十八洞村,因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但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丰富,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猕猴桃种植业、苗绣手工艺加工业,得到了长效发展,现在是红红火火、有声有色。正所谓一业兴百业王,山林村前期通过引进“红桃K”、“脆蜜桃”等特色水果种植,拉动了村里种植业的发展,再又通过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优势,激活“红色细胞”,打造“红色产业”,实现了农业和旅游“双驱动”,越来越多的乡村小院、农家乐开起来,村民们富起来了,山林村摘掉了“穷帽子”,走出了一条村集体、村民多方受益的振兴之路。可见,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努力探索产业发展“致富路”“幸福路”,乡村就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答好乡村振兴“时代课题”,人才振兴是“密码”。“用人杰而取天下”,人才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也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稳定。现阶段,年青力量缺乏,知识技创能缺乏,经营管理不善,创新能力不足是乡村振兴面临的最大困境,究其根源是人才的制约。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总书记在晋江调研时,亲自总结提炼了“晋江经验”,成为多年来晋江快速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制胜法宝。“晋江经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等高端人才参与农村创业创新。而山林村则是充分利用政策和各级资源,鼓励引导青年人返乡创业就业,现在村里农家乐、特色水果种植、大棚蔬菜遍地生花。同时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在村里打造了一个欢乐谷,远近闻名,吸引了游客,也带来了收入。通过发挥“土专家”“田秀才”和“农创客”的作用,成立专业股份合作社,将他们变成村民们增收致富的开拓者和领路人。不难看出,打造一批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是取得乡村振兴的切实效果并形成长效机制的秘诀之一。

答好乡村振兴“时代课题”,生态振兴是“密码”。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使得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幸福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近年来,山林村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城乡治理标准化建设工作。以前的山林村垃圾随处可见,河道里污水横流,而如今的山林村,房前院后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环境整洁卫生,小苗圃、小景点散落在村里的角角落落,已然成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美丽的乡村环境不仅为山林村带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也提振了村民自我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生态环境变美,乡村振兴就有更好的条件来书写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对于我们在乡村一线战斗的基层干部来说,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的“密码”就是扎根广阔乡村,“撸起袖子加油干”,实心实意地干,实实在在地干,要像黄文秀那样,做一个有使命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在乡村播撒梦想和希望,将人生追求融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1356,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92493.html

(1)
上一篇 2022-08-24
下一篇 2022-08-2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