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学子“三下乡”——童心筑梦共相伴,“新”心相连护成长

为鼓励东大学子聚焦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目标,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近日,东南大学与新童行志愿服务团赴东南大学社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队员们为孩子们送上传统文化、科学普及、红色故事、手工实践等“文化大餐”,提供一个“有营养”的暑期生活。队员们将实践与节日文化相结合,让传统习俗走进现代生活。通过手绘纸鸢、脸谱和植物敲拓染,孩子们在体验非遗中培养了民族自豪感。此外,队员们挖掘东南大学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制作红船模型、参观团二大召开旧址梅庵,向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其对学生有道德启蒙的影响,能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确保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强化,能够确保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能够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志愿团以端午节为背景,丰富了小朋友们对于节日以及传统文化的知识,并且在制作以及放飞纸鸢的过程中,一同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信息技术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代表,随着当前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未来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储备将是各个国家抢占创新技术高地的重要保证,因此在适龄阶段对小朋友进行信息科技的普及,有助于探索求知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志愿团选取当下最热的ChatGPT作为本次信息科技小课堂的主题,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向小朋友们详细介绍了ChatGPT的含义、发展历程和社会应用及影响,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此外志愿团不仅聚焦当代前沿科技,更注重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小朋友们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重塑传统记忆,借鉴传统脸谱构色,发挥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出了他们心中的最美脸谱,展示了00后对脸谱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本次系列活动中,志愿团成员结合自身专业,为小朋友们讲解了几个生活中常用的英文俚语,帮助小朋友们直接感受地道的英语文化,理解外国友人的思维方式,拓展小朋友们的国际视野。此外,团队成员还为小朋友们介绍了中国非遗——植物敲拓染的相关知识,指导他们完成了拓染作品,通过实践让小朋友们懂得进行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实现了宣传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之“落地”。

红色精神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与意义。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团从介绍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和红船的由来为起点,指导小朋友们亲自动手完成了红船模型的制作,并充分利用东南大学校内红色资源,带领小朋友们走进校园,参观梅庵等红色圣地,为传承红色精神奉献了青春力量。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下,垃圾分类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之一。垃圾分类看似小事情,实则大文明,既事关群众日常生活环境改善,也事关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大局。志愿团联合东南大学省级社会实践——“无废城市与低碳生活”生态实践团队,为社区的小朋友以及工作人员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制作废物利用手工,走进东大校园参观厨余垃圾堆肥箱,并在社区分发堆肥产生的有机肥料,运用多种方式宣传了垃圾分类和“美丽中国”理念。

在东南大学与新童行志愿服务团队与东南大学社区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与新童行志愿服务团队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充分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学生“三下乡”的指示,结合团队成员专业知识,充分利用学院相关资源,真正实现了“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惠及社会”的目标。作为有四牌楼新生办以及东南大学社区等平台为依托的辅导员专项和校级重点团队,成员们充分结合了自身专业,彰显了项目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更应当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回报社会,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

(李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李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dfdt/133316.html

(1)
上一篇 2023-07-26
下一篇 2023-07-2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