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稳“接力棒”跑好渝东北三峡库区强县富民新征程

东起巫山县,西至万州区,位于渝东北的三峡库区不仅拥有“好山好水”的生态资源,更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人文资源,是实现强县富民的“金山银山”。

近年来,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在三峡移民连片贫困区扶贫开发、乡村振兴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政策叠加效应拉动下,渝东北三峡库区经济总量明显提高,且经济增速排名重庆市各区县前列,各县完成工业总产值均稳步上升。2022年郑渝高速铁路的全线开通运营,更是为渝东北三峡库区发展打开了一扇新大门,渝东北各区县经济增速总体上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铁的出现带火了旅游、带活了经济,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为渝东北三峡库区带去了一条致富之路。从微观来看,渝东北三峡库区各县及各乡村所打造“云阳黄桃”、“巫山脆李”、“奉节脐橙”等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在工业上转型实现产业链集群化融合化,以及第三产业上各县特色旅游业的层出新意,渝东北三峡库区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众多举措都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为实现强县富民跑好了“第一棒”。

然而,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高质量发展,目前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从经济总量来看,虽然近年来该地区经济增幅明显,但总的来说经济“底子薄”,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相对落后。如奉节县从2019年才完成贫困县摘帽,巫山县至2020年才实现全面脱贫。从地形来看,渝东北三峡库区集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集中连片的优质良田较少,宜机化农田面积不足耕地面积的30%,各县地形多以山地为主,如何让青山变“金山”是一大难题。从产业结构来看,渝东北三峡库区对市场、资金、技术的吸引力相对较弱,所以大工业、现代制造业布局较少,并且还存在着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基础较弱、集约发展不够的问题。从人口来看,渝东北三峡库区常住人口少且人口外流率高,且重庆山区库区有知识、有管理经验、青壮年的返乡人才占比不高,“三农”人才明显匮乏。以上种种问题都是摆在当前渝东北三峡库区强县富民的“拦路虎”。

随着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强县富民的战略目标下,推动我市各个县域经济腾飞、各区县协调发展,就势必需要握住并握稳振兴渝东北三峡库区的“接力棒”,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将这块发展潜力巨大、各项资源丰富的大片山地变为“宝地”,实现该地区强县富民的美好愿景。而如何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走出强县富民新路子、好路子,推进其迈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未来还需要从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发展手段等多方面共同发力,打好“组合拳”。

第一,把方向,探路子,推动各县特色发展。

乡村振兴要准确把握县域治理的特点和规律。也就是说强县富民工作并不是对各县资源的盲目开发,实现强县富民目标需要各县深耕自身优势、培育特色产业、走出特色道路,步入明确且正确的发展路径。从现实来看,我国以特色发展为目标的乡村也不在少数,如贵州凯里依托本地特色苗族传统文化资源,帮助17个村寨数千名绣娘对接时尚、对接电商,绣娘每年增收数千元,成为带动苗乡增收致富的时尚产业;浙江乌村毗邻乌镇国家 5A 级景区,当地引入国际领先的一价全包套餐式体验模式,打造了中国首个融“食住行游购娱”活动为一体的一站式的乡村休度假项目,使闲得乌村成为了适应现代人休闲度假的“乌托邦”。由此可见,渝东北三峡库区要想实现强县富民,首先就需要各县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依托自身特色文化、生态等多种类型的资源,挖掘各县各村的“闪光点”,因地制宜发展如特色农业、特色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塑造起自己的“城市名片”,以此带动更多当地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第二,促协作,聚民心,共同打好“三峡牌”。

渝东北三峡库区的振兴并不是某个县、部门、某个产业,抑或是某个人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凝众聚力,既要深化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也要聚集当地民众的力量。一方面,渝东北三峡库区各县要转变思维,以合作共赢为导向。众所周知,该地区不仅拥有“小三峡”、“三峡之巅”、“白帝城”、“张飞庙”、“龙缸景区”等多个旅游景点,“巫山纸包鱼”、“云阳鲜面”等美食也是耳熟能详。而当前,虽然渝东北三峡库区沿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人文历史,开发潜力巨大,但却呈现出县级之间“各自为阵”的窘境,抱团发展共建“旅游联合体”合力依旧不足。一旦旅游品牌不够响亮,旅游吸引力不足,那就缺乏对当地经济的带动力。因此三峡库区各县之间不能各司其职,而是要谋求共同点,如在旅游产业方面,各县推进景区互联、游客互送、品牌共用、市场共育,扩大“渝东北三峡库区黄金旅游线路”的品牌影响力,打好“三峡牌”。另一方面,强县富民还需要依靠群众力量,发挥群众主动性。历史证明人民群众尤其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只有群众支持、群众满意才能让强县富民的工作“一路绿灯”。这就要求政府要更多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服务于民,把人民群众组织好、凝聚好,推动形成“人人关心强县富民、人人支持强县富民、人人参与强县富民”的发展局面,在发展决策中达到群建共治、民心所向,才能实现人民群众与政府“琴瑟和鸣”。综上来看,聚集各县、各部门、当地群众等多方力量,采取区域协同发展、党群同心发展的模式,不仅是促进渝东北三峡库区迸发出强大内生活力的有力之举,更是握稳渝东北三峡库区强县富民接力棒的“关键之手”。

第三,抓机遇,跟时代,摸索强县富民“巧”手段。

渝东北三峡库区强县富民工作是一项大工程,要推进强县富民工作做好做稳,这就需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其一,利用政策优势作为助推器,三峡库区各大县城位于长江沿岸,地理位置优越,应利用好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落地机遇,以及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国家政策,让该地区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紧跟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脚步,因地制宜推动乡村产业与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用数字化手段升级、改造、提升农业产业链,将为渝东北三峡库区的产业振兴增添新动能,如重庆市云阳县水口镇所打造的数智森林小镇,吸引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纷纷来此创业投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绿色发展。其二,以互联网平台优势为助跑器,当地各县各村要借助新媒体的宣传优势赋能强县富民,让“网络热点”成为当地的“发展爆点”。例如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村BA”在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加持下,在当地和全网火速出圈,全网近5亿人次的关注量,巨大的外来人流量带动了当地的旅游、文化、餐饮发展,实为贵州省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缩影。无独有偶,电影《长安三万里》中,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使得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成为全民焦点,吸引了众多旅客前来“打call”。种种实例表明,抓住政策、平台等各项外部机遇,创新强县富民手段,是使得“接棒后”的三峡库区强县富民工作继续大力冲刺的不竭动力。

蓝图绘就千般景,奋楫扬帆万里程。渝东北三峡库区强县富民的新征程已然开启,为了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我们不仅要握住更要握稳上一程强县富民成果的“接力棒”,努力奔向下一程终点处经济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基层搬砖中,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dfdt/137257.html

(0)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 2023-08-2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