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札记:乡间“观刈麦”有感

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巨屿镇选调生 朱首章

唐朝诗人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农民艰苦劳作,作《观刈麦》一诗,描绘了乡村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诗人想到自己作为知识分子,四体不勤却能丰衣足食,内心深感愧疚,久久不能平静。

说来惭愧,因《观刈麦》是初中课程必背篇目,故而至今仍能背得“滚瓜烂熟”,但对诗中“真意”却始终缺乏感同身受的理解。基层锻炼的机会到来,让我有了许多“置身事内”的近距离田野体验。时下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行走在乡间小路,虽然还没有到收获时节,但田间地头所呈现的“春耕备耕”繁忙程度却丝毫不减《观刈麦》诗中所述。驻足田畴,在“家长里短”的寒暄闲聊之中,我对诗中“真意”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从“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自强中,感悟“惜时如金”的教诲。春光无限好,田间劳作忙。“今儿就要把苗全压下,老天爷不等人嘞。”淳朴务实的农家“字典”中从来就没有“闲”字一说。昼渐长而夜渐短,这在抢抓农时的村民眼中,意味着有了更多的劳作时间,而更多的劳作则意味着更多的收获。放眼田间,广大村民积极投身农业生产之中,或整地打穴,或翻耕农田,或撒种育秧,以辛勤的劳作拉开万象“耕”新的序幕。其实,基层锻炼又何尝不是一场植耘人生的“春耕”呢。选调生离开“校门”和“机关门”到乡村一线任职,更要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历练机会,坚决摒弃“熬过两年”的“躺平”认知,彻底剔除“到此一游”的“镀金”心理,自觉把基层当作“锤炼摔打”的“练兵场”,在明媚春光中向下扎根,向阳而行,方能在乡野大地上绘就最美的青春篇章。

从“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的自省中,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诗人在看到劳动人民的辛勤忙碌之后,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却拿“三百石”的俸禄,内心深觉愧疚。身处封建时代的白居易能跳出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正是这首诗的思想高度所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生逢盛世,我们更应涵养更加严格的自觉自省。须知公职人员的“功德”,来自于“干事创业”的担当作为。所谓干部,必须坚持“干”字当头。我们要树立“等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与基层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同时充分发挥选调生群体的年轻优势、学历优势、思维优势,找准制约基层发展的短板和难题,把所学所思因地、因时应用于田间地头,做到科学谋划、精准施策,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从“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自勉中,砥砺“为民造福”的情怀。初入基层,眼见“一地鸡毛”的琐碎日常,耳听“不知所云”的地方方言,在“象牙塔”和“村委会”的巨大落差中也曾短暂地迷失初心,陷入“身在乡镇心在城”的彷徨心境。然而,当我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自我宽慰,第一次利用专业所学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第一次走街入户为困难家庭申请低保,第一次为无人抚养儿童办理困境儿童审核程序……在群众的赞许声中,我的心态日益沉稳,村务工作渐入佳境,也深刻认识到“群众事,无小事”的真谛。看似鸡毛蒜皮的些许“小事”,实则“一枝一叶总关情”,是构成国家、社会“大事”的基本“细胞”。日常村务的点滴小事,体现的是万家忧乐,绝不能“以事小而不为”。唯有厚植为民情怀,从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为群众释疑解惑、排忧解难,脚下的乡土才会因我们的“来过”而变得“不一样”。

(0)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6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