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重在下而有“效”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大周村选调生 刘冠吾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密切联系群众、破解工作难题、做好各方面工作的“金钥匙”。党员干部要用好“四下基层”这个实干兴邦的“法宝”,立足于“下”,落实在“效”,躬耕一线、砥砺前行,在新时代奋力书写党和人民事业的新篇章。

以“因材施教+深入浅出”的方式,务求理论宣讲的“实效”,让党的好声音进万家。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就是要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在人民群众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党员干部要先加强理论学习,吃透把准文件精神,努力成为“政策通”“活字典”,做惠民利民政策的“明白人”,为开展宣讲打下坚实基础。理论宣讲不是“照本宣科”,要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根据宣讲受众群体的不同,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地选择宣讲主题,依托“三会一课”、干群座谈会等载体,以“小故事”展示“大主题”,把“书面用语”用耳熟能详的“方言土语”讲出来,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将党的好“声音”送到群众“耳边”。

以“洞察秋毫+追根寻源”的举措,注重调查研究的“真效”,将基层实情了然于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考察调研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为全党开展调查研究树立了典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切实用好这个“传家宝”,深入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工厂车间,摒弃“假大空”的做派,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了解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强化问题导向,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勇钻“矛盾窝”,常下“深水区”,把困扰群众的难事、制约发展的病灶都摸清查明。要做好分析工作,对获取的实践材料和第一手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从繁复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靶向发力、精准出击,把解决问题的对策制定周全。

以“德法并举+情理交融”的导向,增强信访接待的“质效”,让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利益无小事,点点滴滴见初心。党员干部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主动沉下去、主动贴上去,变“坐诊”为“出诊”,多到信访矛盾突出的地方接待群众,耐心倾听民声、细心回应诉求。要扛起责任使命,敢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面对矛盾纠纷不逃避、不躲避,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坚持情理交融、德法并举的方式,用情用力地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实现防范在早、处置在小,化解百姓“疙瘩事”,解开群众“心头结”,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提升现场办公的“成效”,将群众关切做好做实。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高度重视机关效能建设,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讲求工作实效,提高办事效率。现场办公的最终目的是为民解难题、办实事,办好群众关切事。要鼓足干事的精气神,把“办公桌”放在基层一线、摆在群众身边,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现场能够解决的要马上就办、立行立办;对一时难以解决的,持续推进紧盯不放。要聚焦民生事,放下“架子”,丢掉“官气”,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污染防治、食品安全监管、老旧小区改造等桩桩件件事关群众利益的工作上,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打实”的获得感。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4-01-22
下一篇 2024-01-22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