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嫦娥工程”窥探基层工作“小技巧”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交通运输局 许悦

北京时间12月1日23时许,“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面,执行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飞天探月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命名为“嫦娥工程”,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的战略规划。十多年来,中国的探月梦想循着这个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嫦娥五号将是探月三期的收官之作。从这个历程中,我感受到的不只是激励人心的探月精神,也从这三步走的战略中,窥探到一点点基层工作中可循的小技巧。

“绕月”是为先,正如看待问题需“环绕”。“绕”,对探月工程而言,即研制和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实施绕月探测。在这一阶段,卫星的主要目的和功能是对月球进行全方位的观测。这就好比工作中遇到难题,破解难题的第一步,不是冒失冒进,不是畏难退缩,而是沉下心来,耐住性子,对问题做“环绕式”观察,察看情况,分析局面,知晓来龙去脉,熟悉前因后果,建立全方位的了解,树立多层次的认识,做到心有大局,方能胸有成竹。不少人急于求成、盲人摸象,容易落入死磕细节、丢失大局的陷阱之中,第一步就限制了自己的视界,费了不少精力拘泥于细节,花了很多时间徘徊于局部,却无法摸透情节、洞察本质,不仅无法完成工作,还落得一地鸡毛,更有甚者贸然行动,最终沦为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

“落月”是为行,正如解决问题需“落实”。“落”,对探月工程来说,指的是发射能在月球上软着陆的探测器,并对月球进行巡视勘测。这一阶段,月球探索从“用眼看”推进到“动手做”。同理,当我们对一个问题有了全面的把握,对问题的解决就不能再停于口头、流于笔头,而应扛在肩头、行在地头,用实际行动落实问题解决。俗话说,调查研究隔层纸,决策执行隔座山。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立足岗位,直面问题,用更多的干劲、闯劲、钻劲打通“最后一公里”,不仅要准确全面地理解相关政策方针,还要用创新创造的方法推动其落实执行,移走决策与执行之间的问题大山。只有葆有这不大意、不松劲、不停顿的劲头,才能在基层工作中啃硬骨头,打攻坚战,不弃微末,以行谋实,实现工作实效最大化、最优化。

“回地”方为成,正如解决问题需“回音”。“回”,对探月工程而言,即发射的探测器不仅要完成月球样品自动取样,而且要将样品带回地球探测。一去一回,探月工程便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圆。对于基层工作来说,“回”意味着回音和反馈。一方面,工作做得到不到位,要看老百姓高不高兴、满不满意、安不安心。正如线上消费已趋成熟的点评制度,人人可参评的评价反馈机制可以激励商家不断改进产品短板,完善服务体验。社情民意就是这样的反馈点评,它们犹如一面镜子,照出基层工作的结果与成效,投出基层工作的不足和短板,映出基层工作的改进方向。另一方面,为民办实事,重在实效,贵在长效。只有搭好党和群众的连心桥,开启社情民意直通车,根据群众的声音调整基层工作的方向,才能做到决策科学化、执行高效化,最终形成长效机制,实现效果常态化。服务群众不是一锤子买卖,有了意见的回馈,问题的解决才形成一个闭环,避免“通天塔”沦为“烂尾楼”。

(0)
上一篇 2020-12-03
下一篇 2020-12-03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