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不妨多一些“亲戚观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丁堰街道办事处 陈婕

我们常说,成为好干部,要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刻自重自省自励,不拉帮结派,不攀亲带故。如果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存在过多的“亲戚观念”,办事就容易夹带私心,这是必须摒弃的私念。但是,在基层工作中,接待百姓来访像家人般热情,办理群众业务像亲人般的周到,这样真感情、真服务、真为民的“亲戚观念”,在日常工作中则不妨多一点,再多一点。

多一些“亲戚观念”,就是要培养一心为民,敬业尽责的“鱼水情”。清朝郑板桥有诗:“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个“小”子,摆正了党员干部的地位,“情”字勾勒出浓浓的民本思想。党员干部,就是要把群众当“亲人”,感情要正,做勤勤恳恳的小学徒,为民办事不怕“事难办”,深入基层倾听民意不怕“话难听”,上门拜访求教不怕“脸难看”。时刻牢记百姓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如天,哪里有群众需要,哪里就有我们党员干部的身影,用常态化的沟通交流,厚植对群众的浓浓深情,让群众在一项项具体的服务中,切身感受到“鱼水相依”的力量和温暖。

多一些“亲戚观念”,就是要争做心系百姓,毫不松懈的“娘家人”。和群众打交道,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空喊口号,要的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干群关系”。为群众服务不怕“事小”,就怕“心小”,不怕“管得宽”,就怕“管不来”。党员干部要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中首位,办事要实,敢于在工作中“结对认亲”,始终用心接纳群众,用情感化群众,绝不能带半信半意、虚情假意。从群众最需要、反映最迫切、民生最继续的问题入手,帮助群众解决上学、看病、就业、养老、住房等实际困难,以基层治理为抓手,聚焦群众最盼,找准群众最怨,增进群众幸福指数,当好群众的娘家人,感情的贴心人。

多一些“亲戚观念”,就是要树立功不在我,无私奉献的“众乐观”。《醉翁亭记》中,欧阳太守之醉,醉于“山水之乐”,更醉于“滁人游”和“众宾欢”。民之乐高于我之乐,看到民众在清明吏治下快乐,自己也感到满足欢愉。党员干部如果心里只有自己的小算盘而没有群众的大利益,只为一己虚名而弄虚作假,损公肥私,必然遭到群众唾弃,受到党纪国法自裁。党员干部要以群众的乐为乐,让百姓的幸福指数与干部自我价值实现相接轨,使群众最大程度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走真群众服务路线,放下架子、迈开步子,多到车间班组,多到田间地头去,与群众“认亲戚、交朋友、做知己、心贴心”。

为群众办实事,内核在心,关键在行。党员干部要积极响应“两在两同”建新功的行动号召,立足岗位“做”,立足职责“干”,立足理想“创”,培养出对群众的真感情,努力做到把干群关系转化为“亲戚关系”,真正答好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基层工作新答卷。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09-30
下一篇 2021-09-3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