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酱缸中的“秘密”

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 周涛

自我记事起,家中便有一口酱缸,父亲会用精湛的技艺制作出可口好酱。儿时的我,对这口布满岁月痕迹的酱缸和父亲神奇的技艺充满了好奇和疑问,不过随着我的成长,成为一名年轻干部,也慢慢发现了父亲的技艺竟是如此“简单”,酱缸中的“秘密”不过数字箴言。

“坚守”。古语有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从一颗黄豆到一锅好酱,需要历经复杂繁琐的工序,父亲在用酱缸制作发酵酱的过程中,会经常守在一边,时刻紧盯着酱料品质,也就是“熬酱”的过程。在此期间,要熬得住心态、耐得住性子,特别是熬制火候和时间的把控,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任其不管,通过时不时翻动观察酱料的成色,确保原料合理的配比达到口味的最佳,往往这些工艺都是一个人完成,而这也是对个人是否能坚守“熬酱”流程的最大考验。在基层为群众服务时,就如同坚守“熬酱”的考验,群众的事儿无小事,而有的同志“讲政绩、说形象”,为群众办事“雷声大、雨点小”,不了解群众实际需求而忙于敷衍了事;有的同志“图利益、占便宜”,为群众办事“标价码、讲条件”,让一些群众望而却步“寒了心”。作为党员干部,不能为了工作的“面儿”,忘了为民的“本儿”,要坚守给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原则,同时要坚守住底线、经得起考验,做到思想不松懈、执行不打折,才能为民服务中熬出一锅令群众满意的好“酱”。

“良心”。“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父亲数十年的制酱经历,口味会变,手艺会变,但是制酱的那颗良心却从未改变。制酱需要多种原料和消耗精力,往往量多利微,不过多年以来,凭着良心制酱,不偷减不掺假,父亲的酱也是有口皆碑。当有人想借招牌换原料时,父亲严厉拒绝,依旧秉着严格选材、用心制酱的初衷,他常说“酱就是良心,哪怕再苦再难,也不能忘了本。”现如今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这是父亲用平凡的道理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要认识到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党员干部的衣食父母,不论是疫情防控,还是社会治理;不论是领导职务,还是基层干部;不论是环境优越,还是条件艰苦,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要对得起党员干部这个称号,对得起组织和人民的信任,不忘自己的“初心”,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入实践中,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把人民至上理念贯穿工作始终。

“认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酱在普通人的眼中不过是寻常百姓家中的一味调料,不过在父亲的眼中,确是值得数十年承载的技艺,而这份技艺更是一份认认真真的“工匠精神”。随着网购的兴起,酱的品牌种类五花八门,老百姓的选择丰富了起来,父亲也紧跟上网购潮流,把自己的酱“挂”在了互联网上。疫情期间,我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收到许多寄来的年货,让我印象深刻便是父亲的新品“网牌酱”,新换包装味道如一,也让我尝出了一份父亲的认真和温暖的“乡甜”。父亲在制酱技艺上认真钻研、优化改良,在时代发展中认真学习、开拓创新,值得敬佩学习,让我也备受启发。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正值“十四五”开局之年,各项任务都很重,更需要党员干部有“熬酱”心气儿,拿出认真的态度、认真的干劲,踏踏实实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心无旁骛投入地区高质量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经历风雨、增长才干、建功立业。

如今,那口老的酱缸早已不再使用,但酱缸里沉淀出的东西,却历久弥新、永不老去。

(0)
上一篇 2021-04-19
下一篇 2021-04-2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