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故事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浪卡子县卡热乡纪委 王摇

父亲年过五旬,殷勤付出、勤恳踏实,是个地道的农民工,自成家以来,常年奔波在外打工。前几天和父亲视频聊天,让我要吃得了苦头,多照顾好自己。为了减少父亲不必要的担心,让父亲仔细地看了我工作地方的环境,父亲惊讶地说道:“条件很好呀,一定要好好工作……”和父亲对着手机,聊起了有关上海的那些事。

父亲对上海的初识。老家没有什么产业项目,就业机会少,农田也少,人均不到1亩,虽说解决温饱不是问题,但要把日子过好还得靠拼搏努力。为了解决我和兄长的学费和生活费开支,父亲不得不想办法增加收入来源,母亲在家不仅要照顾、教育我和兄长,还要守着3亩多的农田,几乎所有的担子都压在父亲身上。父亲从2002年就来到上海,那时已经30出头的父亲丢掉了熟悉的木匠本领,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从头再来。父亲出发去上海的前一天中午,母亲特意去镇里给父亲买了件白衬衫,19年过去了,父亲还把那件白衬衫放在木柜子里,那仿佛就是父亲外出奋斗的见证。父亲常讲,“第一次去上海,大包小包背着,在火车上站了一晚上近十个小时,当时火车票价格相当于4天的收入。”

父亲与上海的相知。父亲对上海地铁印象深刻,来到上海,刚下火车,就是坐地铁去工作的地方。2009年和父亲坐地铁去外滩看夜景,地铁线路的初始站和终点站,父亲都记得滚瓜烂熟,地铁到站的提示语,父亲都能说得出来,身边的细小事,父亲都能留心,都说人生处处皆学问,其实父亲就是我学习的好榜样。常听父亲说,“第一次坐地铁特别惊讶,嘴里还念叨着,地下怎么还会有这么快的交通工具呢?只要工作不忙,一有时间,都会出来走走,看看上海的外滩、黄浦江、豫园、南京路步行街等,了解外面的世界,感受下上海的发展变化。”

父亲同上海的不舍。父亲在上海工作满打满算也有十个年头了,似乎对上海有种不舍的情怀。读初中的时候,为了工作,母亲就跟着父亲四处打拼,母亲也讲,每次离开上海,父亲都会很自豪地说,“上海,我还会回来的。”父亲回忆道,“一开始从农村来到上海,人生地不熟的,感觉自己就像个土包子,看到高楼大厦更是惊叹不已。”比较遗憾的是,父亲在上海工作了这么些年,没有去过一些收费的旅游景点,父亲常振振有词地说,“收费的景点就不进去了,在外面看看就行,也表示自己来过这里。”这几年父亲也没去上海,2019年年底问父亲去不去上海玩玩的时候,父亲犹豫不决地回答道:“想想还是算了吧,能省一点是一点,以后还有的是机会。”

父亲常讲,“现在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美,生活是一天比一天好;生活不易,要由衷地感谢党和国家,时常忆苦思甜,多想想祖父那个年代的艰辛与不易。”

(0)
上一篇 2021-03-10
下一篇 2021-03-1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