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撑起那片蔚蓝的天

文/王杏红

父爱如山,父亲是我的一座山,而这座山顶上却撑着另外一个天。父亲是一位多年从事农村财务工作的老会计,他爱农村、爱农村工作,更醉心于他所从事的会计事业。屈指算来,父亲做村会计已47个年头了,从“3年自然灾害”到举世震惊的“唐山大地震”,从滔天滦河水泛滥到安享30年改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47年,不算长却也不短,父亲从没有多拿过村里的一分钱,从没有占过集体的一丝便宜。这就是一个农村老党员、老会计,我的父亲心中的那片天。

父亲给我的印象总是忙忙碌碌的,儿时的我,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牵着母亲的衣角,缠着母亲给我讲父亲的故事,后来慢慢大了,也渐渐明白了父亲的心迹,慢慢地,又有几则回忆如涓涓溪水流淌在心间。

一张塑料布的故事

我出生那年,正赶上唐山地区百年不遇的强烈地震,襁褓中的我自然不谙世事,慢慢长大后,时常会听母亲略带责备地讲起那张塑料的故事。1976年唐山地区发生了里氏7.8级的强震,震后政府下拨了救灾物资用于村里救急,父亲积极参与了救灾物资的发放,当时的救灾物资极其有限,更多的钱财、木料和建房遮雨的油毡、塑料等被分到了受灾严重的农户,父亲一件救灾物资也没分给自家。父亲总是说,总有比咱家受灾更重的。奶奶含泪要求父亲给自家分一张塑料,给出生刚刚28天的我和年近九旬的太奶奶盖简易房用,就这一小小的要求,奶奶催了几次,父亲的答复却一直是再等等看,直到余震渐渐减少,整个村子趋于稳定。我们一大家子共8口人也没有享受到任何钱财物的救济。直到现在,地震物资发放账本还被父亲完好的保存着,我心里清楚,那里不仅有父亲的回忆,还有深深埋藏在父亲心里对家人、对亲情的歉意。

二百元钱的故事

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分到各户,由于父亲常年从事会计工作,不善耕种的他虽然在田间地头付出了比其他农户更多的辛勤汗水,但却没有给家里带来好的收成和效益,家里的生活日近萧条,日子过得捉襟见肘。1985年村中修石砟路,当时承包修路工程的包工头为了套取工程款做了假账,年底结账时,给父亲送来烟、酒和二百元钱,却被父亲断然拒绝。懵懂的我从来没有见到过那么包装华丽的礼品,更不知道那些东西在当时是多么奢华的物件,撅起的小嘴表达着对父亲无声地不满和失去那些花花绿绿诱惑的失落,同我一样失望的还有那个包工头,他气得转身就走,还边走边骂父亲“死心眼”。而那个时候,我家却刚刚翻建了三3间平房,负债累累。

三张条子的故事

现在,父亲进城给村里办事,还有骑自行车的习惯,不论多晚回村都没用公款吃过一顿饭,父亲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做为村里的“财梁”,他还严把“报账关”,一次村书记拿来三张饭费条子,共计人民币2600元,要求父亲帮他处理,并答应如果办了这件事就在换届后仍然让他进村班子。但父亲却不顾多年的同村共事之谊,不仅拒绝了,还黑着脸对他说这是违规的,咱不能这样做,你去想想其他办法吧。(这下惹恼了老书记,并在全村扬言,“不听话,就换会计。”值得欣慰的是,老父亲有一次高票当选了村委委员,还依然被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选为了村会计。)

这或许就是父亲笃定的职业操守,也或许是他对自己的承诺。而今,已年近古稀的父亲依然恪守着他心中的那片天,那片永远蔚蓝的天。

(0)
上一篇 2021-09-24
下一篇 2021-09-2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