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形式主义让基层“负重”前行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林街道 谭小林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针对形式主义侵蚀党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加重基层负担等突出问题,党员干部要拿出钉钉子的韧劲,对老问题扭住不放,对新表现露头就打,坚持标本兼治、源头治理,让基层不再“负重”前行。

深入群众,根治“走秀式”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但有的党员干部做调查研究流于形式,不深入不实在,像“掉到井里的葫芦,在水上浮着”。到基层调研只走设计好的参观路线,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不看“后院”。试问这样的调查研究能起到作用吗?能摸清实情吗?调查研究就要真看真走真研。要戴着放大镜去看,既看“面子”更看“里子”,既看成绩,也看问题,客观公正,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深入群众去走,走下车子、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小区广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既听群众反映情况,也请群众提出意见。要愿花时间去研,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绝不能有调查研究浪费时间的想法,要不怕麻烦,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找出规律,进而科学决策。

细化举措,根治“传达式”安排部署。开会是为了解决问题,但有的地方,开会成了“套路”“流程”“模式”。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以会议贯彻会议,安排工作习惯于当“二传手”,让责任在嘴上“空跑”、在纸上“旅行”,只在意照本宣科的会议传达,不注重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纸上谈兵,光说不练,只重形式,不重结果,令基层苦不堪言。“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是时代楷模焦裕禄的工作信条;“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生前常挂在嘴边的话,这样的求实作风和实干精神是根治形式主义的一剂“良药。做事不能应付,要把认真贯彻到一切工作中去。要转变“开会才算重视、发文就是落实”的惯性思维。安排工作要将上情与下情相结合,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方法,列出时间表、路线图,把任务分解,把责任落实,把要求列明,形成实打实可操作的实施办法,让基层开展工作有依可循。

求真务实,根治“包装式”工作开展。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任何政策不执行到位都是海市蜃楼,不落实到底终将成为停留在纸上的蓝图。抓落实是推进工作的基本方法。有的党员干部,工作不求实效,把精力都放在“包装”上,不看“做功”看“唱功”,夸大其词,寅吃卯粮,把说的当成做的,把规划当成现实,用总结材料“包装”工作实绩。这样煞费苦心包装出来的工作能说是落实了吗?狠抓落实不是听听夸夸其谈的汇报材料就算完成的,而要以实实在在的效果作为衡量的标准。杜绝工作落实上的形式主义,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一项一项向前推进,将问题一个一个跟进解决。要持之以恒,以久久为功的心态开展工作,常抓常新,善作善成。要苦练内功,在“真落实”上下功夫,出实招、办实事、解难题,以实干者的精气神击破形式主义的泡沫。

加减组合,根治“重复式”多头考核。“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越到基层,检查考核越多越频,个个要资料,层层听汇报,让基层不堪重负。考核是激励担当作为的手段,目的是推动工作更好开展,而不是让基层疲累不堪。破解多头考核难题,要做好“加减法”。先做“减法”。把可有可无的检查剔除了,挤掉“水分”;把能够整合的检查整合了,合并“同类项”;减少翻台账、看资料、听汇报的考核比重,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再做“加法”。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效果考核,尤其是充分发挥群众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加大考核结果运用,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奖优罚劣,增强考核震慑效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推动相关部门督查检查考核结果互认互用,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减少基层准备考核资料的压力,让基层干部真正轻装上阵。

(0)
上一篇 2021-06-25
下一篇 2021-06-2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