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选调生在农村基层“练足成色”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长岭乡人民政府 程东洋

近期,上级组织部门在调研走访选调生基层锻炼在村在岗情况时发现,少数选调生参加工作不久就被县乡两级机关“借用”,导致长期脱离锻炼村岗位。这种挂名在基层,实则工作在机关的做法,不仅不符合年轻干部成长规律,也违背了选调生培养选拔的初衷,应当坚决予以防范和纠正。

的确有少数选调生不适应农村基层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想方设法通过借调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方式,早日进入上级机关视线,达到“赢在起跑线”的效果。但选调生“蹲不下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少数地方干部使用培养观念存在偏差。在某些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单位看来,如今机关里人少事多矛盾突出,高学历年轻干部又比较缺乏,好不容易来了几个“名校生”“笔杆子”,交给村里使用实在有些“大材小用”“资源浪费”。

对选调生而言,“蜻蜓点水”“洗澡蟹”式的基层锻炼,表面看来既少吃了下村的苦,又能提前熟悉机关工作,处处“领先一步”。实际上过早脱离了农村基层这块年轻干部成长成材的沃土,选调生就像幼小的树苗早早被人做成木棍,哪怕在手中摩挲得油光锃亮、趾高气昂,但经过几年就会发现,那些深深扎根基层的小伙伴们,早已生长得根深叶茂、高大挺拔。

打制刀剑讲究通过“烧”从矿石中提取精华,通过“锻”去除内部的杂质疏松,通过“淬”提高金属的硬度韧性,最后通过“磨”来成就锋芒。如果偷工减料、急于求成,出来的成品必定脆弱易折。年轻干部教育培养也有其规律性,刚毕业的选调生年龄小、潜力大、头脑灵活,但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相对缺乏,容易出现不接地气、眼高手低等问题。趁着可塑性最强的时候,将“好胚子”放到乡村大熔炉中“墩墩苗”“补补课”,不仅能在火热的基层实践中淬炼初心、磨砺意志,“增益其所不能”,还能通过深入细致的一线工作培养深厚的群众感情。如果刚出校门就进机关,长期坐在办公室脚不沾泥土,总有一天会面临“江郎才尽”的窘境,曾经拿手的文字材料也将因为缺少底蕴而变得空洞无物、寡淡无味。

选调生接收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破除本位主义,根据选调生所学专业、技能特长、个人意愿、性格特点等科学制定培养使用方案,将“磨刀”与“砍柴”、短期效益与长期效应统一起来。选调生一经录用,就应尽快安排到村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等一线岗位,与最真实最基础的农村工作进行“亲密接触”。要加强思想引导、工作指导和生活关怀,帮助选调生尽快熟悉情况、进入状态,在基层组织建设、乡村产业发展、法规政策宣传、联系服务群众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优势、施展才华。选调生在基层岗位工作满2年后,可视情安排到党建、乡村振兴、组织人事等部门接受轮岗锻炼,让“好苗子”在吃劲岗位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强筋壮骨,在重大斗争一线和诱惑考验中增强定力,为将来走上领导干部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选调生在村锻炼期间应严格执行在村签到、请示报告、工作纪实、请销假等制度规定,组织部门要采取电话抽查、实地走访、专项检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选调生在岗在位情况、工作精神状态和群众反映情况,并作为年度考核、任期考核、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引导选调生将身子扑下去,将心思沉下来,用勤恳扎实的工作赢得“群众口碑”,用身体力行的感悟发出“基层声音”。要把在村工作鉴定作为选调生参加遴选考试、办理调动的必备材料,对评定为不称职等次的实行“一票否决”,坚决防止少数选调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将基层岗位当成“临时跳板”。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11-01
下一篇 2021-11-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