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党建“三个示范” 引领湘赣边乡村振兴

湖南省醴陵市委组织部 刘勤翰 何鑫智

湖南省醴陵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安排部署,沿106国道、湘赣边交界地区两条纵向线,在全市确定10个村,突出党建引领,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湘赣边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创建工作。

在组织建设上打造示范。通过“三个聚焦”提升组织力,着力打造湘赣边党建示范样板。一是聚焦队伍建设。以换届选举为契机,10个创建村严格按照“九不选”“十严禁”要求,选出了55名组织认可、群众公认的“两委”班子成员。相较上届,新一届班子“老中青”搭配合理,充满活力。如今,村干部队伍更加纯净了,干事创业动力更足了,说话有人听了,群众一喊就拢了。二是聚焦党员管理。创建村先行试点“五个到户”“屋场夜话”等工作,引导党员亮身份为群众办实事。截至目前,创建村党员自发组织屋场夜话宣讲30余场,覆盖群众800余人次,收集问题40多个,办结率达100%。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1700余次,为群众办实事180余件。群众对党员更加信任,村上谁家有大事小情、家长里短的,都喜欢找党员问问。三是聚焦示范带动。资金项目向创建村倾斜,整合1300余万元,用于创建村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项目,打造一批出彩的样板项目。同时,推行“党建联盟1+4”模式,创建村每年结对4个周边村,推广可复制经验,实现点上出彩、带上成景、全面铺开,推动湘赣边区域乡村全面振兴。

在党建品牌上打造示范。紧紧围绕塑造党建品牌目标,传承红色底色,坚守绿色本色,凸显醴陵五彩特色。一是坚持“红色”引领。发展“红色旅游+教育”模式,打造“东富寺”“左家老屋”“耿传公祠”3个党性教育基地,接待全国各级各部门党日活动1400余批次6.8万人,吸引游客23.9万人次。将军村、隆兴坳村获评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建设隆兴坳村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承办全省网格员助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示范班等多期培训班,先后培训1100余人。二是坚持“绿色”赋能。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把党组织建立在农业产业链上,把党员嵌在“链条”里,统筹23家合作社,流转土地6000余亩,发挥党组织和党员能人大户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1240余户农户入股,打造“艾草”“油葵”“迷迭香”等产业品牌,“醴陵皇菊”基地成为“网红”打卡地,拉动消费1000余万元。通过发展绿色产业,现在创建村平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8万元,较去年翻一番。三是坚持“五彩”特色。传承醴陵釉下五彩瓷特色,推行“党建+陶瓷+文旅”模式,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醴陵窑遗址和“银和”“新世纪”等一批陶瓷酒瓶行业龙头企业,分别打造考古遗址公园、“中国酒容器之乡”,发展文旅项目,拉长陶瓷产业链,年内接待游客达10余万人次。周边村民开起了民宿、办起了农家乐,农副产品销路也不愁了,沩山豆腐、糯饭等美食受到游客热捧。

基层治理上打造示范。坚持“三化”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一是环境“美化”。制定“美醴新村”标准,10个创建村提质综合服务平台,平均面积达896平方米,1000平方米以上的有3个,统一设置标志标识和指路牌,“美醴新村”成为湘赣边“红色地标”。随着基层阵地建设推进,党员群众开始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农村户厕新改建790户,创建垃圾分类示范村(社区)7个,100%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通自来水,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3个村获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授牌。二是管理“优化”。推行“六基”规则,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职能、基本制度、基本机制、基本保障6个方面,对村级组织运行进行全面规范。自此,各村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如深入推进“党建+互联网+网格化”管理,将党组织建在全市820个网格上,实施信息化、层级化、扁平化、亲情化“四化服务”,发挥“宣传窗”“连心桥”“服务器”“平安港”作用。三是风气“净化”。10个创建村全部建立红白理事会,制订村规民约,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4万余份,依托“门前三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60余场,参与群众2.7万人次。通过党员带头、全民参与,村上喝酒打牌的少了,跳舞看书的多了;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的少了,文明简办的多了;游手好闲、扯家长里短的少了,务工创业、志愿服务的多了。孙家湾村荣获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东富村成为醴陵市共建共治共享“美醴屋场”试点村。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1)
上一篇 2021-12-30
下一篇 2021-12-3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