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四心”型“艺考生”

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娄婷

在庆祝中国国家话剧院成立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家话剧院艺术家回信中指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紧扣时代脉搏、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担当之心、赤诚之心、求索之心、敬畏之心共赴文艺“大考”,交出时代和人民满意的文艺答卷。

永葆担当之心,在紧扣时代脉搏中“赶考”。文艺是传播民族之声,塑造家国之形的重要载体,将文学艺术的“饭碗”端好端牢至关重要。如今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突出,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好的文艺作品一定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折射缩影,随着时间的积累如美酒佳酿般愈久弥香。艺术创作离不开时代发展,离不开现实生活,其反映的是创作者的思考和感悟。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围绕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进行赞颂与褒扬,用博大的胸怀拥抱时代、深邃的目光观察现实、真挚的感情体验民生,全方位展现新时代意气风发的精神气象。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给人以正确的价值引导和愉悦的精神享受,让“正能量之花”在文艺的百花园中常开不败、历久弥新。

永葆赤诚之心,在坚守人民立场中“赶考”。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农村生活的经历是《创业史》栩栩如生的“秘诀”。十四年间,柳青完全沉浸其中,目之所见是农民的朴实善良、无私勇敢;耳之所得是改革之音、发展之声;诉诸笔端人物鲜活、背景鲜明。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好的文艺作品一定是源于人民,服务人民的。文艺工作者要在与人民同呼吸中感受生活的律动,传播时代精神,搭建作品骨架;在与人民共命运中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描摹世间百态,丰富作品血肉。运用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民族复兴的征程中。

永葆求索之心,在坚持守正创新中“赶考”。创新是时代、民族艺术发展的必然之路,时刻保持一颗探索之心是推动文艺创新的重要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文艺创作是艰辛的工作,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时刻保持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以热爱之“甜”补求索之“苦”,坚持开拓进取、推陈出新。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既要“穿越历史”,传承文化根脉,弘扬传统文化,也要“活在当下”,捕捉时代风物,歌颂时代楷模,在“新”“旧”融合中找准共鸣点,增强感染力,提升文艺作品的时代气息。始终筑牢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传播“红色文化”,弘扬正能量,杜绝粗制滥造和盲目跟风,坚持主旋律、主基调,使文艺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同频共振。

永葆敬畏之心,在追求德艺双馨中“赶考”。“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文艺工作者大都生活在聚光灯下,顶着“明星光环”,额外吸引公众的目光,一言一行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把握好艺术与德行的共同提升,正确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拒绝“流量化”,抵制“三俗化”,坐住“冷板凳”,以更高的道德水准律己、以优良的社会形象示人、以纯粹的职业操守从艺,真正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以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引领文艺之风风清气正,推动文学艺术作品迈上新台阶。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