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塞罕坝精神” 铸就“绿色长城”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委组织部 成帅

塞罕坝曾是清代著名皇家狩猎之地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塞罕,蒙语意为“美丽”,开垦、掠夺、山火、滥牧使得这个美丽高岭由原始森林变成了高原荒丘,解放后,经过几代务林人的不懈努力,重现了昔日“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圣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以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同志命名的“尚海纪念林”,与林场的建设者们亲切交流,鼓励他们,发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站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望海楼上回望万亩林海,俨然一座“绿色长城”蜿蜒起伏,像一条巨龙,守护着神州大地的“金山银山”。

牢记使命,绘制“长城”蓝图。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在国际重大会议中,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呼吁各方达成“绿色共识”,并率先作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中国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跃然纸上,共产党人正在带领着人民群众“撸起袖子”创造着一个个的“塞罕坝”奇迹。

艰苦创业,铸造“长城”躯体。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发出了“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塞罕坝造林绿化的历史帷幕就此拉开。“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一代代塞罕坝人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接力传承,以青春为种,以汗水为肥,种下了绿色的希望,筑起了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历经几十年的艰苦创业,三代塞罕坝人创造出从荒漠到林海的绿色奇迹,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营造出总面积1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逐步培育出优质高效森林生态系统,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积极发展绿化苗木等生态产业,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超过了200亿元,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国上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遵循绿色发展理念,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再以生态作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一处处的绿水青山,一个个人进沙退的治荒奇迹,筑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长城”。

绿色发展,注入“长城”灵魂。现在的塞罕坝不仅是一座美丽高岭,更是一座不朽的丰碑,记载着中国人民荒漠化防治的智慧,承载着一种人定胜天的信念,涵养了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今天的塞罕坝用行动强有力地证明,只要科学定位,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完全可以得到修复重建,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也必将转化为福泽子孙的经济优势,这里也将成为“天人合一”的幸福家园。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持之以恒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灵魂”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实践,早已注入这座“长城”之中,形神合一,不断开创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塞罕坝继续着作为“水源卫士,风沙屏障”的使命,一代代开拓者们传承着“塞罕坝精神”,铸就并守护着这座新时代的“绿色长城”。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