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 守护“粮”辰美景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审计局 王立梅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稳住农业基本盘,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饱含为民深情,既表达了对农民喜迎丰收年的真切祝福,又寄予“三农战士”守护农民“粮”辰美景的殷切希望。广大基层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推进“乡村振兴”,以“察村情”守护乡村“富裕景”,以“重文艺”守护乡村“幸福景”,以“尚自然”守护乡村“美丽景”,脚沾泥土,心怀梦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好“粮”辰美景,让希望的田野铺满丰收的画卷。

“产业兴旺”,以“察村情”守护乡村“富裕景”。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农民的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兴农富农。在陕北高原当知青时,青年习近平深刻体验到农民的不易,他带领村民修沼气池,打灌溉井,办铁业社、缝纫社,尽己所能使得贫穷的小山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河北正定,习近平同志跑遍所有农村,常与村民“桌前谈话”,了解民情民意民困,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工作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串串足迹,丈量着从贫困到小康的距离,印证着执政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广大基层干部要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先天下之忧而忧,多到村民家里坐一坐,多去地头田间看一看。要眼睛向下,走进群众,少在办公室闲坐,少在材料上美化,切实走进村头巷尾,了解村情民意,把农民急难愁盼的事情放在心间。要不断学习,问计于民,问计于产业兴旺的新型农村,增强自己为民服务的本领,找到本村本地区的生产优势,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学习新技术、新型农业经营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引进发展资金,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守护好乡村产业兴旺的“富裕景”。

“乡风文明”,以“重文艺”守护乡村“幸福景”。农民富裕富足,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于提高农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至关重要。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深化文明村镇建设中,立足农村实际,积极探索移风易俗新思路、新做法,加强优秀文化宣传,完善各项文化设施,引导村民营造家风好、民风纯、党风正、政风清的良好氛围,文明乡风吹遍广袤田野。广大基层干部要关照人民生活,走进实践深处,充分认识到精神脱贫、文化脱贫的重要性,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文联、作协等社会组织作用,同时完善乡村文艺人培养体系,注重发掘、培养、选树一批有号召力、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乡村文艺能人、农民艺术家,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人才环境。要增强管理能力,提高现有文化设施利用率,探索建立农村文化设施托管机制,定期开展文化活动,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以“送文艺”守护乡村“幸福景”。

“生态宜居”,以“尚自然”守护乡村“美丽景”。农村不仅要富,要文明,更要保护好宜人景色,成为人民热爱、向往、留恋的美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更加完善的人居环境与良好的生态环境、洁净的饮用水、安全的食品等已逐渐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中的重要内容,“生态宜居”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针,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广大基层干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时,充分尊重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和群众需求满足状况科学规划,避免“乱建乱挖乱拆”等无序现象,优化人居环境。要激活环境整治内生动力,提升群众参与热情,引导群众参与人居环境规划的制定与推行,激发群众将热爱家园、心系乡土的热忱,转化为推进基层改善人居环境的强大正能量。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人居环境问题入手,构建长效机制,从环境质量、环境效益等角度出发,统筹好美化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尚自然”守护乡村“美丽景”。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9-28
下一篇 2022-09-2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