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着眼细处入手 打造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通讯员  新宁县委组织部彭波)

习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其中“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三个基本点之一。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一名基层从事公务员管理的工作者,在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精神实质的同时,深深地体会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压力,如何将岗位实际有效地融入到践行新时代的党的组织路线中去,是一个值得我深思的课题。随着2019年新一轮机构改革启动,原人社部门公务员管理块职能划转到组织部门,面对公务员集中管理的新形势,我认为要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连接点,科学地实施“千里马”“选育用”工程,着力打造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一、阳光“赛马”,严把公务员“入口关”

公务员考录是党政公务员队伍来源的主渠道,是培养选拔好公务员的入口和源头。面向社会招录公务员,是被实践证明最公平、最科学、最被人民群众认可的方法。录用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党政机关用人安全,关系到公务员队伍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考录工作,把好公务员政治素质关、业务素质关、道德品质关,切实担负起为公务员队伍补充优秀人才的重要职责。

(一)精心设制公务员招录职位。近四年来,我县新增公务员中通过公务员考试和选调生考试招录131名,有效改善了公务员队伍结构,增强了党政机关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公务员招录要根据我县乡镇和县直机关单位公务员队伍现状,结合单位用人的实际需求,立足长远和统筹当前,科学设制职位条件,切实储备好新宁公务员人才库。

(二)客观公正抓实录用考察。公务员招录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要求高,来不得半点麻痹大意。报名、资格审查、体能测评、面试、体检、考察、录用等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时间跨度长,全方位、多视角地考量招录对象。这就需要我们这些负责公务员招录的“伯乐”精准“鉴马识马”,实事求是地把“千里马”挑出来。特别是在考察环节,按照好公务员标准,根据拟录用职位的要求,采取各种形式,全面了解掌握考察对象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遵纪守法、自律意识、以及学习和工作表现,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坚决“一票否决”,切实把好新录用人员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能力关。

二、精心“训马”,抓实公务员“成长关”

学习和历炼公务员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强化理论学习,夯实理论功底,政治上才能保持坚定和清醒,工作中才能有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才能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各种环境中健康茁壮地成长。实践也充分证明,通过基层锻炼的公务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都会得到明显提高。

(一)强化培训锻炼。要认真贯彻《公务员教育培训条例》,建立组织调训与单位自主培训、在职学历与自学相结合的公务员教育培训机制。从注重实效和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公务员“缺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抓好短期培训教育。灵活方式方法,丰富培训内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举办专题培训班、召开现场交流会等方式,定期邀请专家就执政能力建设、依法行政、产业机构调整、美丽乡村建设等开展培训,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公务员的决策、行政能力。实施党员公务员新思想教育培训工程,利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中心组学习等平台,推广“组织生活+中心工作”等模式,引导党员公务员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在学中干、思中行、做中悟,推动做到学思用贯。要建立健全交流锻炼机制,把公务员交流同公务员挂职锻炼结合起来。在保持领导班子和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采取在扶贫部门、经济部门、农业部门、信访部门挂职锻炼,乡镇之间、县直单位之间、县直单位和乡镇之间交流锻炼,选派年轻公务员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锻炼等形式,开阔眼界、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公务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公务员到基层磨砺。把基层作为磨历培养公务员的“主战场”。要到基层一线“长才干”。 纵览历史,很多的经验、很多的创造都源于基层。在基层,公务员能够学到很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当前,有的公务员遇到实际问题总会出现一筹莫展的尴尬,特别是对发展经济无计可施、解决矛盾纠纷无能为力、理顺群众情绪无从下手,原因在于基层实践经验的缺乏。因此,党员公务员尤其是年轻公务员要多深入基层一线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向实践学,学会与群众打交道,直接参与各种复杂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处理。要到基层一线“定心神” ,基层大多数为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基础设施较差、公共服务滞后,但清苦的环境正是历练公务员品质的最佳场所,越是条件艰苦、困难越多,也就越能培养公务员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格,才能禁得住诱惑、稳得住心神、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公务员。要到基层一线“优作风”。 基层事务虽然繁琐、细微,但桩桩件件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时时处处体现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基层,公务员只有自觉放下架子、迈开步子,和群众打成一片,自觉摒弃“机关老爷”作风,想方设法为老百姓多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认可,以优良的作风提升自己在群众中的公信度。同时,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实践,人才的发现离不开实践,人才的选拔离不开实践,只有把经受住基层实践检验、能够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具有较强基层工作能力的公务员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才能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服气,选拔公务员才具有公信力和说服力。近年来,我县建立“一线”锻炼机制,精准选派乡镇年轻公务员到项目建设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进行实践锻炼。通过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组织选派等方式,有计划地安排200余名乡镇年轻公务员在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维护稳定等工作一线进行历练,提高其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本领。

三、适时“调马”,畅通公务员“流动关”

畅通公务员流动关,既要畅通“出口关”,也要畅通“交流关”,让公务员队伍真正活起来。

(一)畅通“最后一公里”。总体来说,当前公务员“出口”仍显得不够畅通。我们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上已想过很多办法,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党政机关公职人员越来越多,等待提拔的队伍越来越长,干部队伍依旧呈漏斗形格局——进多出少,这大大影响了公务员队伍活力,不利于提高其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本领。公务员辞职,需畅通“最后一公里”。针对公务员的“想辞职”,既不能简单地说“走好,不送”,也不必“盛情挽留”。事实上,畅通公务员队伍的出口问题一直推进不快,往往卡在“最后一公里”。可以借机推进公务员制度改革,进一步拓宽出口,让人才能够比较容易地流动,同时也进一步强化公务员的职业属性。其实,公务员就该是一个普通职业,公考热、国考热早该降温。从职业选择上讲,有的职业适合一定的群体,未必适合自己,“走出去,或有一片新天地”。仕途不代表前途,更不是“钱途”。对于部分人来说,与其在公务员岗位上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与理想,辞职也是一种选择。从机制层面考虑,干部“出口”不畅,关键就在于公务员日常业绩考评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只有建立起日常业绩考评制度,对公务员平时工作能力、工作绩效、工作失误有档案记录,并把它作为公务员受奖受罚、升迁降级、留用或辞退基本依据,“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才能成为常态。

(二)破除公务员选用壁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开视野、不拘一格、坚持公务员工作一盘棋,除了党政机关,还要注重从国有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各个领域各条战线选拔优秀人才。”打破公务员身份壁垒对于县一级显得尤为重要。要畅通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单位领导公务员自由流通,允许公务员到事业单位、事业人员到公务员自由任职(领导职务),彻底解决身份之忧。打破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的桎梏,讲台阶而不唯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气魄,不失时机地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公务员,让他们在最佳时期在最佳岗位上发挥最佳作用,实现专业、岗位和人员的最优组合。同时,要借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转型发展、信访维稳这些识别公务员的平台,从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乡镇挂职公务员中识别人才、选用人才,真正将那些有能力、能干事、敢干事,经受过一线磨炼的年轻公务员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羊琪,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viewpoint/12109.html

(1)
上一篇 2020-11-26 17:15:27
下一篇 2020-11-28 14:19:08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