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最光荣”别止于课堂上喊喊

“要学喜鹊造新房,要学蜜蜂采蜜糖,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这首传唱四方的歌曲道出了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永远是不变的主题。可是我国的教育目标,很长一段时间忽视了“劳”,把劳动教育排除在培养目标之外,现在虽然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笔者认为劳动教育还是有所欠缺的。

回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很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很重视培养“合格劳动者”。从小学到中学、大学,都开展定期的“学农”“学工”活动。中学生、大学生,每年要到农村、工厂参加一定的劳动。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深入社会、了解社会,锻炼意志、毅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体会劳动的光荣伟大,学习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对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他们看上去什么都不缺,父母已经为他们准备了一切,可以说,把书读好成了他们唯一的使命。然而,揭开他们什么都不缺的表面,暴露出来的是劳动实践能力的欠缺,劳动情感情怀体验的欠缺,因为安全方面的顾虑,很多孩子从小就失去了劳动锻炼的机会,不少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直生活在“温室”里,根本就难以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劳动的乐趣。等他们被关进学校后,学校缺乏相应的课程指引,缺少必要的活动开展,无限放大的安全焦虑,让老师和孩子们都不敢轻举妄动,相当多的劳动体验活动均被以保障安全的名义加以取缔。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下,久而久之,孩子们的劳动能力相形见绌,体力劳动能力相对薄弱。事实上,体力劳动是一切劳动的基础,也是生成各种素养的必要前提,体力劳动能力不足,会严重制约和影响各种能力素养的提升。

劳动最光荣,幸福靠奋斗。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奋斗的结晶。相对于孩子们长期从事学习活动、脑力劳动而言,目前亟需补足体力劳动缺乏的短板。笔者认为,学校应当建立一个从幼儿园到大学,各学段目标明确又有机衔接的劳动教育体系。 除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也需大力配合,一些必要的家务劳动可以让孩子去做,一些社区服务、社区劳动实践可以鼓励孩子经常参加,必要的研学旅行活动、春秋游活动、户外拓展训练、农业生产活动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都可以让孩子参加。

实践出真知,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同样需要在劳动实践中进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都必须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多参加劳动,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引领学生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真正理解“劳动最光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晓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viewpoint/12083.html

(0)
上一篇 2020-11-26 16:25:44
下一篇 2020-11-28 14:13:36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