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坪:挖掘民间“义”文化有效推动群众自治

为了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桑坪镇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层”为目标,充分挖掘民间“义”文化,紧紧依靠和发动群众广泛自治,矛盾纠纷大幅度降低,信访量明显下降,基层治理效果有成效。

一、吸取优秀文化传承经验,让民间义文化活过来,树立群众自治核心理念。桑坪民众勤劳有韧劲儿,对于传统文化较为推崇。尤其是“义”字,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群众信义、尚义、讲义。这一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治”思想的重要体现,与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要求高度契合。通过邓氏民居古匾“尚义可风”的再理解、民间义故事的再流传、身边守义人的再带动,让义这一理念从冰冷的石刻中活过来,成为人人知晓的褒义词,成为人人知晓的正能量,成为人人知晓的道德典范,构建起对自身言行的约束范畴,自治理念无形中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活。

二、赋予优秀文化时代意义,让民间义文化活起来,形成群众自治的道德标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义,少数人狭隘的理解为哥们义气。对流传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赋予义字新时代意义就显得十分重要。村干部牵头、乡贤能人参与,约定形成了通俗易懂的“五义”。即待人讲仁义、履约讲道义、处事讲正义、对国家讲忠义、对社会讲侠义。对义字的再赋意,让义文化变得鲜活,紧密联系群众的日常生活。守义是尊法守法的简化,守义是道德品性的具象。构建起自治道德标尺,成为群众无形中处事方式的衡量首选。

三、发挥优秀文化自治效能,让民间义文化活下去,构建群众自治长效机制。“五义”成为村规民约重要内容并推动以来,乡村能人有了道德舆论的舞台,道高望重的老人有了引导后生的基础,网格员有了调处纠纷的前期武器,广大人民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村容村貌更加秀美,矛盾纠纷大幅度降低。基本上形成了守义为荣、背义为耻的朴素价值观,基本上形成了尚义民风,群众自我约束、自我评判、自我化解、自我管理的自治长效机制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三百年前桑坪邓氏文人“尚义可风”的愿景得以实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张长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04025.html

(0)
上一篇 2022-12-26
下一篇 2022-12-26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