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

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治理的生动写照,充分体现了基层治理任务的艰巨,需要基层干部实事求是,苦干实干,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倾情参与,倾力相助,更需要人民群众的主动参与,充分自治。社会治理不只是党委和政府的责任,而且是社会各方的责任。实现“共建”,需要明确不同社会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职能职责,拓展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建立政社互动、政企互动、政民互动的联动机制,汇聚一股强大治理合力。

共治共建共享需要激发群众热情,从“要我做”变为“一起做”。“路长制”方案具体,操作流程明确,责任主体清晰,建立了“发现问题、现场处置、情况上报、指挥调度、落实整改、结果反馈”全闭合的工作“回路”,社区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得到较大的提升。“五十五条巷子”发动景区物业管理公司实行“百商联勤”模式,组织并指导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范,成立老党员工作室,利用群众力量,解决老百姓和游客的难事和纠纷。

我国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是要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制和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告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10649.html

(0)
上一篇 2023-03-01
下一篇 2023-03-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