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振兴需克服“虹吸效应”

众所周知,城市相较于乡村,不管在发展水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生活医疗保障、娱乐设施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这就造成了在政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远大于乡村,乡村人才会源源不断地涌向城市,进而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要振兴,就必须克服城市对乡村的人才“虹吸效应”。

堵上本土人才流失的缺口。本土人才相较于外来人才具有诸多优点——用人成本较低(不需要额外解决交通、住房等问题)、稳定性较好(社会关系和经济基础一般集中于此)、地方忠诚度高(对家乡有“美颜滤镜”)。然而,如此“物美价廉”的人才资源却得不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在相同条件素质下,本土人才往往在政策上被区别对待,享受“二等人才”待遇,导致本土人才有“家”难回,只好去建设别人的家乡。不患寡而患不均,要想堵住本土人才流失的缺口,唯“公平”二字可解。必须破除地方政府对本土人才的“歧视”,所有吸引外来人才的政策对本土人才应同样适用,或相应兑换成等价的补偿,让本土人才人留得住、心安得下。

打造人才培养“蓄水池”。由于城市对人才的“虹吸效应”,乡村人才流失是一个几乎不可逆的过程。要满足乡村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必须打造人才“蓄水池”,增加各类人才的存量和增量,把蛋糕做大。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要建立健全基础教育体系,使学有所教,优化乡村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有天赋但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提供助学贷款,支持其完成学业(贷款也可以通过学有所成后向家乡提供一定时间服务来偿还)。加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与教育水平较为发达地区合作,通过在职学历提升、职校教育、技术人员培训帮带、农牧民夜校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素质,培育一批优秀农村创业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通过自身“造血”,实现人才部分自给自足

引外来人才之活水。良禽择木而栖,乡村同样可以反过来利用人才的“虹吸效应”吸引城市人才回流。可以动之以“情”,进一步调整人才引进政策,根据地方实际适当降低引进要求、提高待遇,做好外地人才生活保障工作;用之以“策”,由政府主导,建立城乡人才流动机制,城乡人才定期、分批开展学习交流和帮助指导。推动市、县一级年轻干部去乡村一线挂职锻炼,根据表现情况作为落实能上能下的依据;许之以“诺”,设置乡村人才服务期,服务期满通过考核的乡村人才可以就地落编,同时在考研、考编方面给予一定优待。

乡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求才若渴的状况还会一直持续。不能一味要求广大人才有理想、讲奉献,还要让广大乡村人才有甜头、有盼头,才能真正让乡村振兴的人才活水竞相涌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落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10647.html

(1)
上一篇 2023-03-01
下一篇 2023-03-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