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铸就民族之魂

前段时间,网络上“寻找姓鸭的人”“因姓氏太罕见全村集体改姓鸭”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了不少人关注。原来,在云南丽江大山深处的村子里一个罕见的姓氏“nià”姓,“nià”字的写法是“鸟”字去掉一横,下面是甲乙丙丁的“甲”字。因各种输入系统无法输出“nià”字,导致“nià”姓人很多证件办不了,遭遇了各种不便,于是全村改“鸭”姓。

“nià”字是生僻字,也是民族文化,却因现代化网络的发展而面临淘汰,不仅仅是“nià”字,还有很多的生僻字也遇到这样的困境——因无法适应互联网输入法而被音译字或者同义字代替,这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不负责的表现。

文化是民族的灵,精神是民族的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了,国家的文化才能兴旺,民族精神才能变强,民心才能更凝聚。

近年来,我们国家将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在文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而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于文化自信。地方戏曲、方言、庙会、非遗表演等都是地方文化特色的体现,近年来,相关部门及很多民族文化传承者看到了这一问题,也在振兴民族文化道路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如最近网络上“非遗纸翻花rap”爆火引发网友跟学,工信部通过“生僻字征集”小程序征集生僻字,为生僻字赋码,“90后”京剧传承人“果小菁”通过短视频让更多人直观感受京剧魅力等等,都是民族文化振兴的表现。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首先要增强文化自信。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更是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源泉,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努力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明东街道陈霄,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22019.html

(0)
上一篇 2023-05-21
下一篇 2023-05-2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