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踢皮球”会踢伤自己

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总有一小部分人在努力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总想获得所谓的“金饭碗”,通过劈波斩浪的奋斗,进入了公务员队伍,实现“上岸”。然而,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少数人自嘲“佛系”,选择“躺平”,久而久之,对评优评先、政治进步、事业成就没有感觉,不作为、慢作为,见事儿就躲、扛事儿就软。还有少数年轻人,入职不久就当起了“运动员”,最拿手的项目就是“踢皮球”,这样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

“踢皮球”会诱发干部“脑萎缩”。目前,有些干部自恃家庭条件好,得过且过,每天在吃喝玩乐上煞费苦心,在本职工作上心不在焉,沉迷于“踢皮球”。对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更新“嗤之以鼻”,吃不起学习的苦,经不起工作的累,明显能力不足,还毫无本领恐慌,经验不足、思路不清、办法不多,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足,表现出明显的“脑萎缩”症状,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长时间打不开工作局面,对待工作能力提升有摆烂心态。思想缺活水,工作缺抓手,对政策把握不全面、对风险预判不到位,不善为、不会为。对待群众没感情、缺情怀,认为群众来办事是给自己添麻烦,给群众办事是恩赐,态度生硬、推诿扯皮。身体上疏远群众,心灵上脱离群众,对群众的困难视而不见、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消极应付。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精准问责一个可以震慑警醒一片。因此,追责板子既要高高举起更得精准落下,让庸政懒政的人真正吃“苦头”。

“踢皮球”会诱发干部“软骨病”。有的年轻干部成长进步受限,天花板明显,实践锻炼的机会缺乏,加之单位内部传帮带、老带新机制不健全,年轻干部成长受到极大局限,造成干部错过了黄金成长期,索性放弃追求,习惯于“踢皮球”。认为越干事、干的事越多,承担的责任就越大、风险越高,产生干多错多、不干不错的“洗碗效应”的错误想法。或因客观上容错纠错机制“事前撑腰”保护不足、“事后补救”不够精准,提供的“试错空间”狭小有限,表现出不敢试、不敢闯,不担当的“软骨病”症状。选好人、用对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因此,组织上选人用人要用实绩说话,让干事创业的人有“奔头”,通过一线考察、实绩纪实等方式,时重用对在经济发展、安全稳定等重大斗争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以评优绩效打破轮流坐庄“大锅饭”,让表现优异的同志尝“甜头”,让真优秀的干部评上优,让其他干部真信服。同时,要让绩效成为奋进发展的“催化剂”、干事创业的“助推器”,真正让干得好的既受表彰又得实惠,干得差的既丢“面子”又丢“票子”,真正把干部创先争优的动力激发出来。

踢皮球”会诱发干部“贫血症”。有些年纪大的干部,常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怕得罪他人不值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裹足不前安于现状,热衷于“踢皮球”。个人“小算盘”打得响,工作故意慢半拍,“看一看再说”“等一等再做”,动辄将工作下压、把问题上交,缺乏干事创业的动力,表现出供血不足的“贫血症”。干事业难免有风险,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因此,组织上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要坚决容错纠错不纵错,及早纠错,防止小失误变大过错。同时,加强对于被问责处理干部的关心爱护,将容错纠错的理念向前伸、向后延伸,覆盖审查调查、回访教育、组织激励全过程、各环节,让干事担当者更多地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陆开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商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22755.html

(0)
上一篇 2023-05-23
下一篇 2023-05-2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