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互相” 把驻村干部与村干部 “两股劲”拧成“一股绳”

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分别是国家治理和村民自治的两股代表力量,两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村庄层面行政与自治的关系。作为“外来权威”的驻村干部与作为“本地权威”的村干部在工作中各有优势短板,是村庄脱贫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两股力量”。现实中,由于缺乏明确制度安排,加之个体素质、工作经历、性格秉性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对村庄发展的同一问题可能会产生不同认识、形成不同意见,甚至产生冲突,使得两者之间产生嫌隙、互相疏远,最终形成“包办代替”或“独立松散”的关系,给村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对此,驻村干部与村干部要顾全大局、求同存异,努力做到“四个互相”,把“两股劲”拧成“一股绳”,实现行政手段与自治手段高度融合,共同推动村庄的全方位发展。

以“互相尊重”为起点,画好发展“同心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应当承认,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在成长经历、文化素质、思维方式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是有共同目标的,是相互需要的。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要始终秉持“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的理念,在承认、正视区别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做到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切实画好发展“同心圆”,凝心聚力围绕脱贫振兴大局精诚合作、团结奋进。要利用好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联席会议等商议机制,发挥好民主集中制,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建立高效有序分工的基础上,驻村干部要尊重村干部在村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自觉“嵌入”村庄治理中,做到指导不添乱、帮忙不越位、代办不包办,切实出好点子、当好参谋、搞好服务。

以“互相学习”为支点,蓄足发展“新动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各有优势短板,各有值得对方学习的地方。驻村干部来自机关,年轻、有文化,更加熟悉政府运作过程,在文稿写作、计算机操作和与机关单位打交道方面更有优势,但对村情民情了解没有村干部多,群众工作能力往往相对较弱;而村干部产生于群众之中,了解掌握村情,在群众中的威信高,做群众工作有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套路,但学习能力、写作能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使其在工作中有所局限。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要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和对方的长处,以“空杯心态”虚心向对方学习,以“授人予渔”的理念主动向对方传经送宝,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双赢收效。要积极推行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结对互帮”机制,驻村干部主要在文稿写作、计算机操作等方面帮扶村干部,村干部则帮助驻村干部熟悉村情民情、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在互相帮带中持续提高综合素质,夯实脱贫振兴的人才根基。

以“互相补台”为重点,谱好振兴“新篇章”。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驻村干部与村干部虽有所分工、各有侧重,但两者本质上是一个整体、一个团队,两者在工作中应树立“一盘棋”思想,分工不分家,主动补台,形成合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齐心协力谱写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驻村干部与村干部在工作中要优势互补,发挥自身专长,主动帮助对方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不断提升整体工作质量和水平。驻村干部应在协调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上积极发挥作用,村干部则应在开展群众工作、完成具体事务中有更多担当。对一些急难险重任务,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要强化大局意识,勇于担当作为,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力争不上交矛盾、解决在基层

以“互相监督”为终点,同走河边“不湿鞋”。村庄虽小,资源不少。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大,大量的项目资金也随之下沉农村,客观上增加了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腐败机会,使得农村“微腐败”问题日益凸显。在国家对村级监督制度机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要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及时化解苗头性问题,帮助对方打好预防针、提高免疫力,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驻村干部要参与帮扶项目的计划编制、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监督村“两委”管好用好各类帮扶资金。村干部要监督驻村干部履职尽责,通过考勤管理、工作汇报等机制,确保驻村干部与原单位全脱钩,吃住在村、工作在村、以村为家,避免“挂名走读”,帮助对方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驻村干部,切实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苔花如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2593.html

(8)
上一篇 2020-12-30
下一篇 2020-12-3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