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过度留痕,为基层干部松绑

基层干部往往是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并站在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执行贯彻到群众中的“第一线”。但是,随着考核越来越多,规则越来越细,处处留痕似乎成为了基层工作中的常态。“结果不重要,过程必须完美无缺。”“只要流程没问题,谁也挑不出我的毛病。”“如果过程有漏洞,即使任务完成了也会被追责。”过度注重过程上的细节,每一处都必须留痕,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形式主义”,它不仅消耗着基层工作人员的精力,让本来就繁重的工作“雪上加霜”。同时过于严苛的流程要求,一件事要来回反复的“折腾”,也给到政府部门办事的群众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追责和问责制度是悬挂在体制人员头顶的一柄“利剑”,让每一位干部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规范权力行使,最大程度上消除懒政和怠政现象。但是过度问责追责以及众多的“一票否决”,也让部分干部畏首畏尾,将本来应该用在勇于创新和实干的精力用到了“查漏补缺”甚至是“吹毛求疵”上,用“处处留痕”和“程序无缺”在自己身上套上一层层的“保护罩”,目的就是为了在上级追责时能够最大程度的“脱责”和“保护自己”。处处留痕,也在侧面反应出上级对于基层工作的不信任。

过度追责导致了基层不得不处处留痕,过度留痕又产生了新的形式主义,而这不仅仅会给基层干部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占用了基层干部大量做好本职业务的时间,从而导致他们工作也沉不下去,业务水平越来越低。从而导致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伤害。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不懈奋斗,应彻底转变工作作风,改变考核基层干部的“痕迹管理”办法,对痕迹化管理进行“瘦身”,切实为基层干部减负减压。一方面要优化检查方式,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减少以书面痕迹为依据的调研方式,另一方面还要优化考核方式,减少过程导向,注重结果导向,在目标考核中注重群众的口碑和工作实绩的参照,让基层工作人员能沉下身子到工作中去,确保基层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为民务实”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rszz,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26940.html

(2)
上一篇 2023-06-26
下一篇 2023-06-26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