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下基层需过好这“五关”

忆往昔,知识青年习近平来到陕北梁家河村插队,闯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这五关后,才真正融入群众当中,得到了群众的信赖;看今朝,选调生们必须在基层这片“炼金场”经历一番试炼,也必须闯过“语言关”“饮食关”“工作关”“娱乐关”“思想关”这新“五关”,方可“吹尽黄沙始到金”。

勤学常练多思考,方可闯过“语言关”。“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各具特色的水土孕育了各具韵味的方言。吴语软侬,粤语富有韵律,川话诙谐幽默,陕北方言质朴生动。但对于新来的选调生们而言,方言可能是需要闯过的第一道“难关”。这关过不去,就会陷入“进得了村门,入不了心门”的尴尬处境。因此,选调生们必须甘当“小学生”,不懂就问,有空就学,切忌主观臆断、不懂装懂。“听懂”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会说”才是融入当地的最佳方式,要敢于开口、不怕出错,要虚心请教、认真学习。话里“沾土味”,才能“增情味”。除了学习当地方言,还需要思考讲话的方式。走进基层,要少说些“官话套话”,多讲百姓愿意听、能听懂的大实话。话里“接地气”,才能“聚人气”。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把话讲到群众的心坎里。

甘嚼菜根多动手,方可闯过“饮食关”。“糠菜半斤粮”“数月不知肉味”,是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做知青时的常态。经过无数先辈的不懈奋斗,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现在的选调生们自然不会再经历如此艰苦的时刻,但也会面临从“食精脍细”到“粗茶淡饭”的落差。村里的条件不比宽敞明亮、选择众多的大学食堂,广大选调生们不宜挑三拣四,而应发扬“嚼菜根”精神,多进“百家门”、多坐“百家凳”、多尝“百家饭”、常叙“百家情”,才能真正走到群众中去。若是工作不忙,还可以在厨房小试牛刀,“君子”也可走进“庖厨”,学学苏东坡,在亲手制作的饮食中品出至味清欢。若是能与群众分享厨房的劳动成果,则更是乐趣无穷。

拜师基层不停步,方可闯过“工作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对基层工作最真实的写照,基层工作复杂、繁重,对各位选调生而言是一次不小的考验。作为选调生,必须讲究工作方式、方法,练就过硬本领,才能“穿好针”“引好线”。要在政策、文件里学习,弄清楚、弄明白基层情况、常用政策;要以基层干部为师,学习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要向人民群众取经,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汲取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总书记曾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同样,作为基层选调生,我们一定要走遍所在村或者社区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在不断前行的脚步中交出基层工作的满分答卷。

放下手机近自然,方可闯过“娱乐关”。有些村地处偏远,没有电影院的院线大片,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供挑选,没有酒吧KTV的灯红酒绿,也没有健身房游泳馆可供挥汗,年轻人下班之后可能会觉得百无聊赖、无从消遣。但是,溪流潺潺、鸟鸣阵阵、深巷犬吠、清晨鸡鸣,一样悦耳动听;山上林间、农田巷陌、林木之盛、四时之景,一样赏心悦目。驻在村里,工作之余可以放下手机,去探访基层之美。听听街坊阿姨们爱聊的家长里短,陪陪叔叔大爷们下下棋、聊聊天,又或者静静地读一读过去没有时间品读的经典著作。只要内心强大,村里的生活也可以简单、快乐。

摆正心态守初心,方可闯过“思想关”。有些选调生认为,基层是增添履历的“跳板”,下基层是去镀金的;还有的认为,下基层只需要做做样子、走走流程、混混日子。以上这种想法都是万万要不得的,他们忘记了作为选调生的初心。选调生下基层是去吃苦的,不是去镀金的;是去学习和服务的,不是去指挥的;是去实干的,不是去走过场的。基层不是“镀金场”,而是“炼金场”。在基层,要有“自找苦吃”的思想觉悟,因为“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要有“服务群众”的思想意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有“踏实肯干”的思想态度,就像总书记所说,“做人老实不是愚钝,做事踏实不会吃亏”。

哪怕前方“雄关漫道真如铁”,也要坚定“关关难过关关过”的信念。广大选调生不怕难、不畏险,一定可以闯过一道又一道关,在基层写下属于自己的壮丽诗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渝选李同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42558.html

(1)
上一篇 2023-09-16
下一篇 2023-09-16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