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之渠”长流水 “红色精神”代代传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指出

1960年初春,巍巍太行山上传出震耳欲聋的开山炮声,勇毅、淳朴的林县群众,对旱灾和长期缺水发起了猛烈攻势。十万英雄的林县儿女,靠着“一锤、一铲、一双手”,连续奋战十个年头,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终于在悬崖峭壁上建造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是人民的“幸福渠”,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渠”。作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学思想、强党性,端正作风,提升修养,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锤炼过硬的本领,团结带领群众干事创业,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学习红旗渠精神,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红旗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早已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图腾”。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内涵,工作中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遇到问题主动出击,面对挑战迎难而上,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有序开展。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中主动作为,不搞形式主义,深入一线调研,了解群众诉求,设置问题清单,对照清单一一整改落实,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做细做实,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传承红旗渠精神,团结群众、无私奉献。我们党只有同广大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才能战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和阻碍。红旗渠的成功修建,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在推进党的伟大事业进程中,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走近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声音,学会换位思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了解群众的问题,回应群众的需求,在帮助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团结群众,提高党的凝聚力;向群众学习,汇集多方智慧,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干事创业的拼搏精神,提高党的战斗力,团结和带领群众勇毅前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注入源源不竭的前进动力。

弘扬红旗渠精神,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在工作中,面临着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党员干部要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也要敢创新、敢为人先,积极学习新知识,练就新本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思路,采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红旗渠建造的过程中,面对凿不开的坚硬岩石,修渠的青年们创造出连环炮、瓦缸窑炮、抬炮、立炮,最终凿通青年洞;没有工具自己制,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炸药自己造……正是这种永不言弃、勇于创新的精神,成就了“人工天河”这一世界奇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史无前例的伟业,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解放思想,要有敢想敢干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大胆地放开手脚,积极创新,敢于突破,推动各领域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提高政治觉悟、业务能力,提升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认真践行“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冲锋在前、勇担使命,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马振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niha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54587.html

(0)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 2023-11-1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