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故事中的“中国浪漫”

什么是人类的终极浪漫?近日,新华网发布剪辑“中国航天高燃时刻”,当2023年的第一缕阳光,照在中国空间站上;当脚步无法丈量的地方,月兔在替我们前行;当大山深处的读书郎,成为手可摘星辰之人。上九天揽月,谈笑凯歌还,中国航天的奋斗足迹正以更加生动、更加写实的方式,向我们诉说着何为中国人的浪漫。

嫦娥奔月、祝融探火,“有梦不觉天涯远”,“追星赶月”是中国人的浪漫。“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宇宙的追问、对天地的探寻从未停止过,“神州”“问天”“北斗”“墨子”,一个个名字的背后是梦想与行动的产物,也是神话和现实的结合,过去、现在与未来在中国航天身上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寄托着中国人对遥远星空和浩瀚宇宙的无尽向往。当十多岁的少年仰望星空,立志“我也要做宇航员,飞上太空,为祖国争光!”历经20年坚守,寒窗苦读,为航天事业毅然放弃填报北大,从博士一路成为宇航员,越尽千山,终于在“神舟十六号”圆梦太空,成为别人眼中“导师去太空出差”的传奇,成为“小镇做题家”的顶峰,桂海潮的名字也注定熠熠生辉。

戈壁埋名、青山埋骨,“为有牺牲多壮志”,“无私奉献”是中国人的浪漫。67年来,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奉献与牺牲。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长眠着700多位航天英烈,被称为“不朽的军阵”。他们有开国元勋聂荣臻元帅,有航天老领导、老专家、科技工作者、部队指战员,平均年龄只有27岁。这些英烈,用青春和生命诠释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无私情怀。“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放弃在美“五个师”的”分量“,历经千难万险回到祖国,扎根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与风沙为伴,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一生,在那个物质匮乏,科技落后的年代,用自己的“身子骨”为中国人争取了一副“脊梁骨”!

冲云破雾、笃行致远,“任尔东西南北风”,“自信自强”是中国人的浪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于一个饱经磨难、受尽欺凌的民族而言,只有始终紧密团结在党的领导下,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奋斗姿态,不断凝结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打破西方技术壁垒。1956年,党中央一声令下,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东方红发射成功”、“长征三号进入预定轨道”,航天人凭借党的坚强领导和自己的双手一次又一次地打破封锁和偏见,时至今日,中国空间站“天宫”即将成为太空中唯一的空间站。毛泽东同志曾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中国航天正是以敢于打出“第一拳”的精神,敢于亮剑、不断挑战、翻山越岭、勇攀高峰,在重重围追堵截下,走出了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道路!

当神话照进现实,情怀洒向宇宙,巡天探宇可叩苍穹,追光逐梦可问星空,中国人在太空诉说自己的浪漫。生命不止,中国航天追星赶月的脚步永不停歇,梦想不灭,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185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65378.html

(0)
上一篇 2023-12-30
下一篇 2023-12-3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