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加法题”

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党员长期处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前沿,是党组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排头兵”,是破解“三农”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由于受党员文化程度、居住环境、从事职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党组织在实行党员管理时面临着外出党员多、在家党员年龄大、部分党员理想信念淡薄等问题。因此,农村党组织在加强党员管理时,要创新党员管理模式,做实“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困难党员、年老党员”等五类党员管理的“加法题”,不断增强党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力提升农村党员队伍服务群众的常态化和能动性。

“履职+考核”目标式管理,让在职党员“在岗有所为”。农业强不强,全凭“领头羊”;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村干部”,但在很多农村地区,部分村干部习惯于上级安排什么就干什么,什么事情急就先干什么事,工作疲于应付,而上级党组织对村干部缺乏严苛的考核体系,村干部缺乏自身管理的能力。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各项事业的发展,根据村“两委”班子及成员、驻村干部中的党员岗位职责,推行“年初承诺践诺+年终考核评诺”的目标式管理模式。按照各在职党员的职责分工,制定工作目标,细化任务清单,并在年初时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作出公开承诺,结合年底民主评议党员对所在党支部、党员群众代表公开述职,上级党组织对评议结果及在职党员的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直接与村干部的工资绩效、评先评优挂钩,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在职党员在乡村建设、服务群众中担当作为。

“设岗+服务”定责式管理,让无职党员“领岗知所责”。农村无职党员作为基层党员队伍的绝大多数,他们生活在群众之中,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代表着党的形象,影响着身边的群众,他们是基层党员队伍的主体,是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加强农村无职党员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党员台账,并对在本地固定居住的无职普通党员,根据他们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能力素质、专业特长、性格特点、身体状况和服务意向等因素,按照“因需设岗、因事定岗、因人立岗、以岗定责”的原则,结合村情实际,为无职党员设立农村产业发展、为民服务、乡村治理等岗位,号召广大党员主动领岗,让他们亮出身份带职履责,服务群众,引导无职党员参与村级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引领文明新风和对村级事务监督管理等,并将履职情况作为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同时将群众评价好的党员作为上级党组织评选优秀的推荐对象,优先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参与感,让无职党员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奉献者、引领者和受益者。

“联系+引导”跟踪式管理,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流动党员数量日益增加,农村流出党员越来越多,分布也越来越广,怎样让每一名流出党员成为一面流动的红旗,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针对流动党员动向掌握难、活动开展难、发挥作用难等问题,村党组织要及时开展流动党员信息摸底工作,将流动党员的姓名、住址、流出时间、流入地点、所在支部进行全面登记,并建立电子档案,按月进行信息更新。同时,设流动党员微信群,指定流动党员管理联系人,建立“流出必上报、流入必报到、日常必报告、返乡必报备”的“四必”管理制度,保持对流动党员的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动态,在群内认真梳理外出党员的意见建议,并向其通报支部工作,宣传党的富民政策,介绍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惠民政策,积极引导外出党员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充分调动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的组织“归属感”。

“结对+帮扶”暖心式管理,让困难党员“知足感党恩”。农村困难党员作为党员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存在自身年龄偏大、身体病残、水平较低、思想落后和致富能力不强等特点,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是解决困难党员特别是困难老党员的重要保障。基层党组织要以村党支部为单位,对本村生活困难党员开展排查摸底,精准掌握致困原因、生产生活条件现状等,根据困难党员年龄、就业、收入、健康状况、家庭状况等情况,按照“思想扶志、生活扶困、经济扶技”的思路,组织帮扶单位干部与困难党员“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构建困难党员“平时有人问、病时有人看、难时有人帮、节时有人访”的帮扶工作长效机制。不定期由帮扶干部、村干部对困难党员进行谈心谈话,向困难党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给困难党员送去“精神食粮”;利用“七一”、春节等节假日开展困难党员慰问活动,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困难党员申请低保、临时救助等关爱资金,并对有发展能力但缺乏技术的困难党员进行技能培训,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激发内生动力。

“关怀+激励”关爱式管理,让年老党员“余热建新功”。党员的老龄化现象在农村地区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范围广、比例偏高等特点,正确认识和分析这种显现,探索农村老党员管理新机制,鼓励农村老党员努力作为、积极奉献,促进老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常年体弱多病、行动不便、不能参加组织生活的老党员,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与他们一起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一起过政治生日、开展谈心谈话、解决问题诉求,让老党员及时了解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最新政策,使他们始终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对身体健康的老党员,把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推进乡村发展的有力抓手,动员他们积极参与村级事务,设立适合老党员发挥作用的政策宣传、文明劝导、民主监督、矛盾调解等岗位,利用老党员联系群众广、威信高、说教感染力强等优势,充分发挥老党员在调解邻里矛盾、讲党史颂党恩、倡导勤俭节约、推动移风易俗等方面的“传帮带”作用,为营造和谐乡风、推动发展发挥自己的“余热”,实现年轻党员关心关爱老党员、老党员帮带年轻党员的“双向提升”,增强老党员的集体荣誉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96255021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69384.html

(0)
上一篇 2024-01-23
下一篇 2024-01-2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