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管理焦虑”,寻求教育新境界

近日,关于大学校门是否应该开放的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朱同玉委员的言论,呼吁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管理焦虑”的层面,而应该深入思考大学校门开闭背后的教育意义和社会影响。这一话题不仅关乎大学的管理和秩序,更关乎教育的开放性和社会的进步。 大学校门作为校园与社会的连接点,其开闭状态象征着教育的开放性和社会的包容度。开放校门意味着大学愿意接纳社会的多元文化和思想,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资源。而封闭校门则可能限制学生的自由出入,阻碍校园内外的交流与合作,甚至可能培养出一种封闭、自守的心态。 面对大学校门开闭的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管理焦虑”的层面。管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思考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空间。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一个封闭的环境显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因此,应该更加注重校门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更多与社会接触、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校园中就能感受到社会的多元和包容。 开放大学校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还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社会融合。校园内的学者和专家可以与社会上的专业人士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这种开放的态度和行动,不仅有利于大学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当然,开放大学校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安全管理、秩序维护等。但这些问题并非不可解决。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可以确保校门的开放不会带来混乱和安全隐患。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校门的开闭不仅是一个管理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应该从教育的本质出发,超越“管理焦虑”,寻求开放与管理的平衡。通过开放校门,促进学术交流和社会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空间。同时,也要积极应对挑战,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校门的开放有序、安全可控。展望未来,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大学校园,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张娟娟

本文信息来源自 选调生

原文地址:https://www.cnxds.com/thread-374325-1-1.html

(0)
上一篇 2024-03-13
下一篇 2024-03-1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