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抓党建聚人才 破解乡村振兴之困

近年来,我市各级组织部门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党建+人才培养”“党建+产业发展”“党建+基层治理”发展模式,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聚焦乡村振兴瓶颈,切实加大人才支撑、经济支持、政策扶持,不断汇聚乡村振兴发展动力,形成“人才助农、产业富农、组织强农”的乡村振兴新气象。

一、创新干部人才“长回路”培养选拔机制,推动干部人才下沉基层一线,解乡村振兴“人才短缺之困”。健全干部从机关到基层、从基层到机关的“长回路”培养机制,实行机关与基层干部人才双向交流、跨层级跨部门统筹调剂编制资源支持基层一线等方式,大力推动干部人才下沉基层一线助推乡村振兴。一是大力推动市直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挂职。有计划选派市直和县市区直机关、事业单位无两年以上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干部,分期分批派驻基层一线工作。今年5月,市委从市直机关和高校择优选拔5名年轻干部到乡镇任党政正职,引导基层锻炼期满的6名省直、市直选调生留任基层,为“长回路”机制建设树立了良好导向。12月,市委组织部出台工作方案,拟从省、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177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挂任党(工)委副书记,推动年轻干部丰富岗位阅历和基层工作经历,提升做好群众工作、驾驭复杂局面、化解矛盾和处理疑难问题能力。二是精准选派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从政治素质好、实干本领强、工作作风实的人员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和有农村工作经验、有涉农专业技术特长的干部充实到乡村振兴一线。市派工作队长一般由科级及以上干部或相应职级干部担任,县派驻村工作队长一般由单位中层及以上干部或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全市共选派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711支、队员1802名,35岁以下的占22.38%。广泛开展“千名人才服务基层”活动。按照“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市县联动、部门实施”的思路,将科技特派员、科技专家服务团、科技副县长、“三区”科技人才、“银龄讲学计划”等9项基层人才工作统筹整合、统一部署,市县两级共同组织3400余名技术人才帮扶基层。累计引进推广新技术740项,新产品385项,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7个,建立特色产业基地102个,指导创办合作社41个,解决技术难题600余项,举办技术培训2300余场次,服务指导群众10万余人次。

二、制定“十、百、千”三年行动计划,以硬核措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解乡村振兴“乡村发展之困”。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6条组织措施》,在全市实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十村标杆、百村示范、千村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实现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个县市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5个城区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为目标任务,彻底消除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打造一批集体经济强村。一是整合资源,建立红色股份。成立市、县两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3440万元。市财政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安排衔接资金,县市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整合资金,市、县两级领导办点经费的50%以上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导村集体创办红色项目,采取资金、土地、其他资产入股的形式,参股农民合作社、企业、项目等经济组织,获取的股份分红归村集体所有。实行村企共赢;采取“政府搭桥,村企结对”模式,将每年针对薄弱村的乡村振兴资金或者涉农资金打包形成“红色股份”,实现骨干企业对薄弱村的“配对帮扶”;采取“资产重组,股改确权”模式,推进有经营性资产的村进行股份制改革,设立村集体“红色股份”,按股分红。二是办点示范,探索发展路径建立健全市、县领导班子成员和市、县直部门结对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村制度,每个极度薄弱村至少有1名市、县领导干部或1个市、县直部门联系,从市、县行政事业单位选派200名优秀人才到薄弱村任“第一书记”或指导员。通过探索多种途径,发展集体经济。土地经营方面,以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采取独资经营或合作经营,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种养业、加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产业振兴方面,通过招商引资打造一批种植养殖产业专业村,支持有产业基础的村走精细化发展路子,支持有产业和区位优势的村建立蔬果、茶油等产品交易市场进而收取管理服务费。鼓励创办服务实体,提供农产品产加销服务;发展批发零售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村级集体承接劳务输出等公共服务。旅游开发方面,鼓励各村发挥资源禀赋优势,领办创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发展乡村旅游项目。物业租赁方面,鼓励统筹整合资金等,采取独资、村村合作、村企联手等方式,或在消费帮扶平台等农产品电商平台设立特色村店。是部门协调,强化政策支持通过加强组织协调、整合部门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奖补力度等办法全面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在土地政策上,支持村集体通过有关程序提取不低于10%的土地征收补偿留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优先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经济用地;在金融政策上,设立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信贷资金,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贷款,县级财政进行适当贴息;税费政策上,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税务发票,享受免征契税等优惠;其他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工程施工队、农业服务队、运输公司、劳务公司,申报市级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油茶产业发展等项目,允许涉及200万元以下、技术含量不高的村庄建设项目(政策性限制除外),可以依法不进行招标等。据统计,全市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2383万元,实现2021年县市5万元以下、城区10万元以下的村清零目标,其中有18个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0万元以上。

三、全面推行“屋场党建+五个到户”,以党建引领群众工作,解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之困”。坚持行政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五个到户”,打通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一是建立一个组织体系创新完善“行政村党组织——屋场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按照人缘相亲、地缘相近、产业相关的原则,以若干个屋场为单位,科学设置党小组。全市累计组建1.1万个屋场党小组,将12.8万名党员编入党小组屋场党小组,覆盖了所有村民小组和党员。坚持“五有”标准,即,有相对固定的党员活动场所、有屋场党小组门牌、有宣传公示栏、有党员户挂牌、有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基本台账,因地制宜设置党小组活动阵地。同时坚持上下联动、力量下沉,以农村直管党员为主体,组织8万名党员与23.2万名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动员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大走访、大调查、大化解、大服务活动,形成范围广泛、对象明确、内容丰富的服务体系。二是健全两支队伍以镇村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组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为主体,组建困难救助、矛盾调解、就业发展、乡风文明、环境改善等“5+志愿服务队”723只。整合市、县部门专业技术人才,从各行业各领域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农业技术、政策法律、电商经济、公共文化、卫生健康等“5+专业服务团”98个。为乡村提供政策、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撑,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三是落实三项制度推行民情例会制度村党组织每周召开1次民情碰头会,收集汇总党员走访情况,梳理形成“民情台账”和“问题清单”,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乡镇党委每月召开1次民情分析会,分析研判民情民意,协调解决村里无力解决的问题;县级党委政府每季度召开1次部门联席会议,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着力解决乡村两级难以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把“问题清单”变成“满意清单”。推行群众评议制度。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考核“屋场党建+五个到户”工作的标尺,每年至少开展1次评议活动,通过网上测评、民调电话、现场督查等方式,将评判权交给群众,评议结果作为党员积分管理、公务员平时考核、干部绩效评定、干部选拔任用、推荐“两代表一委员”重要依据。推行屋场恳谈制度。县乡联点领导、乡村下派党员、屋场党小组长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召开“屋场恳谈会”,做到政策在屋场宣讲、民意在屋场听取、矛盾在屋场化解、服务在屋场开展,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和矛盾纠纷,能帮即帮、可劝即劝、需报即报,确保件件有回应。

屋场恳谈制度推行以来,共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153起,收集各类问题1.46万余个,为群众办结实事1.13万余件。“屋场党建+五个到户”有效破解了乡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不主动、不及时、不经常的问题,使党员分类管理更加精细,干部作风更加务实,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否极泰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78526.html

(2)
上一篇 2022-02-28
下一篇 2022-02-28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