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量质引擎”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委组织部 徐礼胜 季炜 曾子豪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各地区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聚焦“引育留”全链条,用心用情用力盘活存量、拓展增量、提升质量,实现以“量质引擎”驱动“人才专列”加速跑,切实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深挖“本地资源”盘活“存量”,以“桑梓之情”吸引人才集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上网罗英才,仅靠传统“按图索骥”的老套路是难以出奇制胜的,要转变思路,避免“贪大求全”,精准瞄准“本地资源”,特别是在外优秀人才和乡贤代表,创新引才方式,才能实现“弯道超车”。比如,有些地区在热衷于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从域外招引人才,但往往收效甚微,究其原因还是没有找准自身“定位”,没有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点带面向外拓展,自然难以形成人才“双向奔赴”之势。其实,纵观上海、深圳等招才引智“示范区”,总是以本地资源为“据点”、以外部资源为“辐射面”,通过种好“堂前树”、引好“自家人”,创优好人才发展生态,实现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生动局面。因此,我们引才第一步就是切莫“舍近求远”,要把目光聚焦在脚下,依托本地龙头企业和首位产业,持续深挖“本地资源”,当好人才的“娘家人”,实现以本地产业链代表、技术能手带项目、带技术、带团队回乡创业就业,让人才“归巢”“扎根”成为常态。

搭好“平台载体”拓展“增量”,以“培育之心”助力人才成长。人才既要引得好也要用得好。只有搭建好了平台载体,才能有人才“大展拳脚”“实现自我”的机会。如果忽视人才的使用,只是片面地强调人才引进和集聚,既不能自主培养造就本土优秀人才,也是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要用好“一线墩苗法”,主动在乡村振兴、招商引智、基层治理等一线给人才让位子、搭台子、铺路子、送梯子,让优秀人才在基层一线“摸爬滚打”,逐渐成长为行业里的台柱子、领域内主心骨,实现人才脱颖而出。要深化校地企合作,探索实施人才“校企双聘”“校地企交流挂职”和“揭榜挂帅”制度,聚焦重点领域关键性技术“卡脖子”问题,面向高校院所和企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发出“英雄帖”,与发榜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合作,推动人才智力成果向企业应用孵化,真正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在科技攻关中有用武之地。要发挥“传帮带”作用,鼓励和引导“技术工匠”“学术导师”成为青年人才成长路上的“点灯人”,积极为有专劲、有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提供“专业辅导”,真正畅通人才教学互长的渠道、做到以“培育之心”助人才拔节成才。

创优“发展生态”提升“质量”,以“宜业之地”加速人才回流。创优人才发展生态,提升人才服务质效是留住人才的关键。要避开二三线城市区位条件、功能配套上存在“先天不足”,打破单纯“拼待遇、拼硬件、给编制”留得住人才的惯例,创新举措,探索实行不比“真金”比“真心”、不比“硬件”比“软件”的错位竞争,做到以情化人、用情留才。要大力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实行党委书记领衔人才特色品牌项目,以党管人才新格局推动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畅通人才建言献策渠道,吸纳推荐党外优秀人才进入“两代表一委员”,不断增强人才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荣誉感、获得感。要加大优秀人才选树力度,通过开展“杰出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制作人才事迹宣传片,持续加大对优秀人才、先进事迹、重大成果的宣传报道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尊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风尚;要提升人才服务质效,利用好线上线下“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按时、足额兑现项目经费、生活补贴、安家费等人才政策奖补,主动纾解人才关心最多、反映最强烈的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和配偶安置等问题,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要完善人才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和入住条件,努力把“宜居地”变“乐居地”,让人才工作得爽心、舒心更安心,切实打造人才“近悦远来”好生态。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4-01-27
下一篇 2024-01-2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