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治“不会做”的“顽疾”

贵州省黎平县口江乡人民政府 石开先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以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为重点,以建设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为关键,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支撑,着力提高组织工作质量”,再次强调了执行有力、政治过硬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党员干部作为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人民事业的“排头兵”、群众眼中的“主心骨”,应当时刻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立足自身岗位奋勇向前,在践行党的号召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诠释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底色。然而揆诸现实,我们身边却不乏一些拈轻怕重、好逸恶劳的“太极师”。在工作中他们经常将“不会做”挂在嘴边,惯用拖延“绝技”,善于逃避工作任务,遇到急事、难事、硬事便猛打“太极拳”,专挑小事、易事和不用担责的事来做。这是不担当不作为的典型表现,贻害颇深,应坚决杜绝。

完善体制机制,给制度“补空”,让“不会做”无处遁形。“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会做”能够屡试不爽、横行无阻无疑是钻了制度的空子。要健全考核考评制度,发挥民主监督和评议的作用,广泛听取意见,将是否主动积极作为、善作善成作为考核重要依据,敢于揪出庸政懒政的“清谈客”,坚决曝光遇事打“太极”的“小心机”,让不愿作为者、不肯担当者“拿不了奖”“及不了格”,让“不会做”者寸步难行。要完善淘汰问责机制,对于无法胜任工作岗位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建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机制。“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对于因懒散怠慢、推诿扯皮导致工作推进滞后、引发矛盾和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启动问责机制,严肃处理,以监督执纪问责之剑让“不会做”无处遁形。

涵养人民情怀,给精神“赋能”,让“不会做”变成“我想做”。“不会做”现象是“利己主义”滋生出来的直观表达,是将“以我为中心”作为为人处世的出发点所衍生出来的“社交畸形”,这注定没有市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只有将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以“无我”的状态涵养“人民情怀”,做到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讲话贴近人民,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集聚“我想做”的精神动力。

常念本领恐慌,给能力“充电”,让“不会做”变成“我能做”。“不会做”现象折射出了业务能力不足的缺陷,是长期缺乏学习导致的“行为偏差”,也是每一个“小聪明”留下的“后遗症”。古语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党员干部当起而行之,与时俱进,常念“本领恐慌”,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提出的新要求,自觉提升个人业务能力,在新时代浪潮中争当“领头雁”“排头兵”,积蓄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实力量和磅礴气势。

(0)
上一篇 2021-02-03
下一篇 2021-02-03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