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握治理“三根线” 激发善治新动能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丁楷伦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这对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着更高的新期待,因此须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依托“智治”手段,切实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和冷暖感受息息相关的急事、难事,激发社会善治新动能。

紧扣党建引领中心线,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前提条件,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营造团结奋进、同心同德、凝心聚力的社会治理局面。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唯有把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党的理论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才能真正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借助此次村社区“两委”换届契机,把政治强、善治理、作风正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全面开展“两推一选”工作,选优配强“两委”班子,优化基层社会治理队伍结构;要不断创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发挥党建联席会议作用,让街乡能吹哨、敢吹哨,让部门愿报到、广参与,有效解决社区治理难题。

紧贴群众利益需求线,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全国多地开通无健康码通道、在路口设置“右转危险警示区”,这些微治理举措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到第一位,保障和维护了特殊困难群体的利益,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中坚力量,须坚决树牢人民至上的理念,切实办好群众身边的小事。要深入调研走访,了解群众所想所盼,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找准各类群体的不同需求;要持续关注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在运用技术手段消除“数字鸿沟”的同时,也要保留一定的传统服务方式,在交通出行、金融服务、医疗诊疗等方面提供相适应的便利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

紧跟数字治理导航线,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社会治理已进入“智治”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已广泛地运用到各项政府工作中,切实提升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广大领导干部须下好数字治理的“先手棋”,发挥出大数据在治理中的“显微镜”“望远镜”作用,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放管服”改革红利。要不断优化大数据平台建设,强化各行业、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协作,建立覆盖多个领域的数据库,破除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深层次的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依托信息化建设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切实做到审批事项一网通办、一次办好,让网络多跑路,干部群众少跑腿;要依托数字平台广泛收集民意、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在获取、整合、分析各类数据的基础上,有效应对舆情舆论,更好地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1-31
下一篇 2022-01-3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