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要苦练“内功”破“三气”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委组织部 王晶晶

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48个字,既是总书记对年轻干部的本领和能力提出的要求,也为年轻干部破除经验不足、做事浮躁、好高骛远等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年轻干部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层层历练中补齐短板、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保持“危机感”,提素增能,破除“本领恐慌”的“怯气”。有压力才会有动力,知不足才能有进步。“饥饿感”“危机感”是进取心和事业心的“助燃剂”,推动自己朝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行。“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进入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一味“吃老本”,容易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要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落实在干部,关键靠“本领”,这也对党员干部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年轻干部要抓住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从书本中、从实践中、从群众中汲取智慧营养,如饥似渴地充实、更新知识储备,掌握涉深水、渡险滩、闯难关的看家本领。也应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更要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经得住各种考验。同时也要丢掉当“太平官”“混世官”等不切实际的幻想,坚持积谷防饥,做好应对挑战和化解风险的各种准备,做到谋定而后动,防患于未然。

保持“敬畏心”,一心为公,破除“率性而为”的“躁气”。“官有所畏,业有所成”,敬畏之心映照着为官境界,体现得是慎独慎微、严以律己的作风和心中有民、心中有责的政德。缺乏敬畏心就容易浮躁庸俗,甚至肆无忌惮。作为党员干部,应畏惧有负人民重托,畏惧越界、越轨之后受到党纪国法惩处。对群众的心声充耳不闻、困难视而不见、利益漠不关心,不可能做到勤政为民,也永远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要时刻铭记“没有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失职”的道理,将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常换位思考体恤民生、引咎自责,多反思自己为群众做得够不够、做得好不好、还有什么没有做到。有了“哀民生之多艰”的切身之痛,就会有“解民生之多艰”的积极主动。同时,“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始终怀有敬畏心,就会自觉进行自我“检修”,从自己理想信念、工作业绩、廉洁自律等方面反躬自省,发现问题、弥补不足;就会时刻用党的要求、人民的期望衡量自己,时时、处处、事事自我约束,不断克服庸懒散浮拖等不良作风;就会内心“警钟长鸣”,坚守做人为官的基本准则,保持清醒的头脑,出于公心办事,从而正心明道、怀德自重、行稳致远。

保持“谦虚心”,眼睛向下,破除“眼高手低”的“傲气”。“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谦逊低调是消除“好高骛远”的自傲心态、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有力武器。在重点高校定向选调、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干部、人才招录培养政策的推行下,干部队伍日趋专业化、年轻化、知识化,增强了生机与活力。但面对繁杂的基层工作,部分年轻“公仆”也容易有理想与现实、学历与实践之间的“错层”,如果自己也以“人才”自诩,就容易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建议,甚至端“官架”、打“官腔”、发“官脾气”,逐渐有了做“官老爷”的趋势,势必会引起人民群众反感。要及时调整心态,穿上农家衣、戴上蓑衣帽,与群众相互建立深厚感情,让群众放下戒备、惧怕心理,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也需明白,“越熟的麦子头垂得越低”,当以后职务晋升后,意味着责任更大,要为群众办得好事、实事应更多。正如罗荣桓元帅的对党员干部的告诫:“不要以为你高,这种高是因为你骑马高,下了马该多高还多高。”要时刻牢记自己权力的来源,自觉抹去“官名”,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做到“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