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干部“三为”确保基层锻炼“不冷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省党委组织部门不断加大选调生的选拔培养力度,持续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选调热”在各大名牌高校持续升温,然而入职后的第一站是基层,很多人难以承受初入基层的“选后冷”,随之产生了“躺平”思想或“逃离”念头。这一现象需组织部门和选调生培养单位高度重视。

用好“指挥棒”激励年轻干部“主动作为”的意愿。干部的干事动力、创业活力都来源于管理的正向激励。目前,少数干部热衷于当“太平官”,撸起袖子边上看,缺乏担当意识,不仅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更会贻误事业发展。组织部门要鲜明以实绩论英雄的选人用人导向,严把入口关,特别是政治素质这个首要之关,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宁可“关前下马”,不能“阵上落马”。加强正向激励,用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办法,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不断释放职级晋升、提拔使用的激励效应。以工作上“实打实”的激励,增加干部“主动作为”的动力;以生活上“心贴心”的关怀,减少干部“放不下”的顾虑。同时,加强考核评价反向倒逼,让“躺平”干部“躺不赢”“躺不平”“躺不住”。

  锻造“金刚钻”提高年轻干部“善于作为”的本领。年轻干部有朝气、思想活跃,但乏工作经验,容易犯简单化、表面化的毛病也是大多数人的通病。“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如果年轻干部没有几把能成事的“刷子”,在复杂问题面前,就不是“敢不敢为”,而是“会不会为”。因此,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弥补自身的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经风历雨是年轻干部锻造过硬本领的“捷径”,不弃微末、不舍寸功,沉心静气、善作善成,既坐得住冷板凳又敢于攀登,既放眼全域又站位大局,在摸爬滚打中锻造精进业务的“金刚钻”,练就一身硬功夫。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能少一点“雪拥蓝关马不前”的犹豫,多一点“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底气。组织部门要坚持为事业选、为事业用,战场上选战马,及时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大胆用起来。

扎牢“安全带”提振“敢于作为”的信心。“为官避事平生耻。”当前部分干部“不敢为”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怕担责。在基层工作,少不了要“摸着石头过河”,“探路者”也难免会走错路。组织部门要合理容错纠错,对那些因敢闯敢试而不慎失误、因成绩突出而遭受排挤、因不实举报而饱受非议的干部,组织上要为他们撑腰鼓劲、澄清正名。但是,容错不是“纵错”,决不意味着纪律“松绑”、作风“减压”,而是要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护改革者,宽容失误者,让敢于担当、敢于创新的年轻干部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氛围。

(陆开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商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10544.html

(0)
上一篇 2023-03-01
下一篇 2023-03-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