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 调查研究要“落地有声”

近期,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在京召开调查研究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要持续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进一步梳理发现问题,真实准确全面掌握情况。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是最接近人民群众各项诉求和心声的地方,也是各类矛盾和问题集中凸显的地方,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深入基层“取真经”,下沉一线“谋良策”,多当“热锅蚂蚁”、敢接“烫手山芋”、常钻“矛盾窝”,推动调查研究“落地有声”。

去“虚”存“实”,深耕基层听“民声”。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部分干部喜欢坐在办公室里“埋头苦干”,不喜欢到基层一线“风吹日晒”,久而久之便得了“软骨病”“恐惧症”,扛不了重活,挑不起重担,最终“病入膏肓”,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年轻干部正值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的好时机,更应放下架子、迈开步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生活,“揭开锅盖”察民情,“坐在炕上”听民声,留意边边角角,寻找蛛丝马迹,“入木三分”去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力戒形式主义、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调研,不走“经典路线”,多走“群众路线”,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方能推动调查研究往深里走,往实里去。

去“伪”存“真”,俯身躬行体“心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部分干部因“面子”思想作怪,一心只想“求稳”,选择“屏蔽”群众的哀声怨道,遇事“报喜不报忧”,不敢说真话、实话,使群众诉求得不到解决,问题如滚雪球越滚越大,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是各项惠民政策的最大集成者,要想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首先要打通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最后一公里”,与群众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聊聊柴米油盐,谈谈家长里短,全心全意纾民意,解民困,真正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同时要敢“唱黑脸”“撕破脸”,要敢站出来,说真话,大胆指出问题,让“伤口”见见光,晒晒太阳,这样“伤口”才能好得快,广集民智,广听民意,方能推动调查研究往真里走,往心里去。

去“粗”存“精”,急难愁盼有“回声”。“涉浅滩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重在调查贵在研究,不能只“调”不“研”,广大党员干部在实际调研中充分要发扬“工匠精神”,在“精”上做文章,在“细”上下功夫,强化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要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在调查研究中要定好位、选好点,把稳主体方向,确保调研不偏题,从小问题为切口,进而解决大问题,切忌“雷声大,雨点小”。要胸中有数、心中有方,在实际调研中全面掌握和积累“第一手资料”,结合自己的见解和思路,深研究、精提炼,形成具有指导性、可参考性的调研报告。要把脉问诊,按方抓药,对调查研究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要坚持对症下药,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在反复论证和实际实践中不断研究解决问题办法,方可把准要害,医治顽瘴痼疾,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方能推动调查研究往细里走,往精里去。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广大党员干部须深刻领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精神实质,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切实推动调查研究“落地有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秃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28824.html

(0)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 2023-07-05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