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人才九条”激活乡村人才振兴“一池春水”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4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推广的“人才九条”为正定的发展破局开路。40年后的今天,“人才九条”对人才工作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广大基层工作者重读“人才九条”,要领悟其中真义,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激发乡村人才振兴“一池春水”。

深潜资源“不拘一格降人才”,摸排金凤还巢“资源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人才九条”第二条要求,要大胆起用和广泛接受各种人才。本土人才始终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故里”对其天然有着“乡情乡愁”这一无法割舍的纽带,这是实现乡村振兴与本土人才“双向奔赴”的情感基础。组织部门应解放思想,打破人才引进“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壁垒,全面摸排本地和在外人才情况,采用完善人才库。不能拘泥于人才的背景、受教育情况、成长环境等,盲目追求“帽子”、攀比“面子”,让一些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漏网之鱼”。要既“上接天线”,争取科学家、科技创新创业、青年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回流;也要“下接地气”,吸引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实用性人才返乡。

引育并进“人才自古要养成”,建好选拔培养“蓄水池”。习近平总书记谈乡村振兴时明确要求:“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外引是基础,内育是关键,想要人才不断涌现必须打好外引、内育“组合拳”,双翼齐飞,才能持续发力,统筹兼顾,才能全面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之“活水”。要注重培养现有人才,坚持“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健全校地合作交流机制,利用高校资源开展“订单式”的培训项目,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农民大学生等本土人才的培育力度,鼓励和引导他们投身乡村振兴。不定期邀请致富模范、领域专家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班,完善以科技创新和实际应用为导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营造各类人才百鸟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优化服务“犹恐失天下贤才”,提供雄鹰展翅“大舞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人才九条”要求,要千方百计为人才的调动提供方便,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基层党组织要因地制宜,建立适宜的人才成长环境,制定政策“大礼包”“口袋书”,提供“一站式”“上门式”服务,热心当好人才的“店小二”,解决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为人才营造出温馨氛围和归属感。要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充,使人才与岗位像“绣球配牡丹”“篱笆配栅栏”完美契合,分发挥人才的实力和综合潜力。宣传部门要优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风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安徽省明光市涧溪镇政府李凡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60685.html

(0)
上一篇 2023-12-15
下一篇 2023-12-15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