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则徐看选调生 ——选调新人如何面临基层考验

“他是中国爱国志士的骄傲,他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这是曾任英国驻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的包令在其著作《钦差大臣林则徐的生平及著述》当中对林则徐的评价。如今的中国,无数个“小林则徐”在祖国各地耕耘,俯首干事业,责任系心间。正因如此,老百姓的日子才能蒸蒸日上,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毫无疑问,这就是选调生的使命与担当。

“禅海环城大九州,平生欲策六鳌游。”——坚定理想与信念

大学毕业时,同学之间常说“祝你早日实现理想”的寄语,多年后再见时,问候却总是提起“工资待遇怎样”之言。青春韶华总被横流的物欲侵蚀同化,谁还记得当年的豪言壮志?一百多年前林则徐记得,当今的选调生也记得。林则徐1842年抵达伊犁惠远城,三年时间,他留下“林公渠”、留下“坎儿井”、留下万亩良田造福万代;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的选调生黄文秀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7人脱贫,将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若要问他们“图什么?”,他们的心中必定汹涌澎湃,回荡着一切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理想信念。他们的志向不在生活的苟且,而在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在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在于无边的禅海环绕着的茫茫九州!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抱持胸怀与开放

大多数选调生入职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融入当地的人民群众,真正扎根于群众之间。有些地方交通不便,当地人还保留着浓厚的乡音,这对选调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刚刚大学毕业的选调生们不仅能够迅速融入当地群众,还为当地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做出了贡献。正如林则徐来到伊犁后,立刻带领官员走遍南疆60万亩地,认真查勘,留心考察地方屯政、地方史志与民族关系,合理分配七城垦地,以利于各民族生活安定,共同开发边疆。这样的工作方式正彰显了中国自古以来开放包容的大国风范,从林则徐到选调生,我们心心念念的一直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繁荣昌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扛起责任与担当

从抗英到援疆,林则徐以一份责任与担当践行着他拳拳的爱民之心,他始终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前。前往伊犁时林则徐已年近花甲,他深知此行无福可享,却早已在心中规划起民生大业。正如许许多多的选调生正在做的一样,支撑他们的是一份责任与担当。2017年4月,选调生康彬被选派到贫困发生率达7.4%的阜南县黄岗镇李寨村任驻村工作队扶贫专干,因在扶贫工作岗位上积劳成疾突发急性白血病不幸去世,年仅29岁。他曾经说活着就要让生命过得更加有意义,能够参与到脱贫攻坚这一伟大而重要的历史时期,才是生命中的最美时光。他们的青春梦想在实践与历练中放飞;他们的人生华章由奋斗和坚持来书写。温室里绽放的只是鲜花,扎根于土地的才是芳华!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古往今来,这样的脊梁像桅杆一般撑着中华历史的巍巍巨轮缓缓前行,这样的脊梁如河床一样托着中华民族的泱泱大河滚滚东流,这样的脊梁似明镜一般映着中华大国的朗朗乾坤灼灼发光。我是选调生!我愿做中国的脊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第一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92656.html

(2)
上一篇 2022-08-25
下一篇 2022-08-2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