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才“高产”必看攻略:选人用人“德”先“得”重

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正确导向。用人不选,糟粕之多,搅乱“一锅粥”;选而不用,耗费资源,寒了“仕者心”。人才在任何领域都是第一资源,“引得进来”是首要,必须严把选人关,设置“双门槛”;“用得起来”是重点,必须精选导师带,节节“两门课”;“走得出去”是关键,必须亮明优劣标尺,进行“双考核”。做好新时期干部人才工作,必须提高选人用人标准,保证数量的同时提高质量,不可顾“德”而失“得”,切勿重“得”而忽“德”。

人才“进口”得识准选对,德才兼备者为先,切忌“晕轮效应”。古言道:“谋臣良将,何代无之?贵在见知,要在见用耳。”如今选用人才唯学历、唯论文、唯职称已是社会弊病,靠背景、靠人脉、靠关系上位也成“灰色渠道”。想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干部队伍,"能辨会识、看对选准”很重要,需将德才一碗水端平,防止“德”“才”这杆称偏向任何一方。所谓“晕轮效应”即指以偏概全的错误认知,严把选人关最忌讳以偏概全,能说会道者德不配其人,品德高尚者才不达其标,都是不能胜任的。我们党历来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功德和家庭美德等,其中政治品德必须放在第一位,高素质干部在“德”方面必须清清白白、不蒙尘灰;干部选用也不可采取“广撒网”海选的方式,指标式应对,用“还可以”敷衍,重数量多少轻质量高低,最终成一支良莠不齐的“杂牌军”,破坏组织内里风气;选人识人环节必须以需求为牵引,打破传统的选人用人条条框框,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加强德育考察,坚持以能定岗、以需配岗。

人才“栽培”要深耕广耕,育“德”增“能”谨防“马太效应”。习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干部培养是个大工程, “德育+技训”两道工序缺一不可,必须精准发力,念对要深要广“两字决”。组织部门必须在青、老年干部之间搭建又深又广的“师徒关系”,建立完善的资深导师“帮带机制”,交叉培训,保证广大领导干部品德不变质,技多不压身。古言道:“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组织部门要配套针对性的“私人定制营养餐”,不可让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尽量做到“优生”带“差生”,共同进步.“骏马行千里耕田不如牛”,注重干部栽培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科学配置不同工作经历、不同专业背景的干部落地,不断提升干部干事道德素养、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增强专业本领;坚持事业发展需要什么、干部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带动干部主动增能的同时附带德育到位。

人才“产出”需能上能下,“德”“得”皆优者多显“溢出效应”。所谓“所用非所养,所养非所用”,组织部门要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切勿养用不接轨。人才“产出”既要靠沉下去,也得升上来,“能上能下”既是鞭策广大干部要在基层和“更上一层”之间来回转,也是激励干部们争取向上、拒绝“躺平”。现实中,一些干部待在基层干“闲散工作”乐在其中,组织部门打算往上调还“不情不愿”,一心想往基层走,鼓励干部下沉一线,增强锻炼的机制看起来运行得还不错,实质上成为了不少“懒汉”干部的“避风港”,做着最轻的活儿,待在同样的岗位,拿着一样的工资,少了领导的责备训斥,“摸鱼”摸得悠哉乐哉;而有的干部调上去了反倒不愿下沉“过苦日子”,享受部门实权大的庇护,这些都是组织部门必须揪出的“害群之马”。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必须把需要锻炼的人才扎根到基层去,随时将眼睛盯在下沉干部的身上,混混度日者惩处到位;往上提拔的干部必须要“德”“得”兼优,其中“得”既指学识才干之得,亦指为民服务之得,更指现有功绩之得,只有把好干部提上去才能带来“溢出效应”,激发干部内生动力,带动整个部门发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新疆温宿县委组织部彭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98277.html

(0)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